附子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附子丸-《宜明论方》卷一。【来源】《宜明论方》卷一。

【组成】附子(炮) 川乌头(炮,二味通锉碎,炒,为末入药) 官桂 川椒 菖蒲 甘草各120克 骨碎补(炒) 天麻 白术各60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日三服。

【主治】湿痹。阳虚阴盛,一身如从水中出。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一四。【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 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 矾石(熬令汁枯) 蓖麻子仁(研) 松脂(研)各30克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0克 染胭脂15克

【用法】上七味,捣研为末,熔黄蜡和拈如枣核大。针穿一孔子令透,塞耳中,日换一次。

【主治】耳聋,出脓疼痛;耵聍塞耳。

附子丸-《保命集》卷中。【组成】附子(炮)5钱,巴豆霜1钱,砒半钱(研细)。

【来源】《保命集》卷中。

【主治】下焦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不通。

【用法】上为极细末,熔黄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丸,冷水送下,利则为度。后更服紫沉丸。常服不令再闭。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八。【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肤)2两,干姜(炮)1两,黄耆(锉)1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

【主治】风冷腰脚痿弱,(疒帬)痹不仁。

【方法】上为末,先以牛乳1升2合,慢火煎至6合,加药末慢火再煎,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10日后知痛。

附子丸-《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组成】人参2两,桂心2两,干姜2两,蜀附子2两,巴豆2两。

【来源】《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

【主治】三十年心痛。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食前服3丸,每日1次。

附子丸-《圣惠》卷二十六。【组成】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补骨脂1两(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杜仲1两(去粗皮,炙令黄,锉),黄耆1两半(锉),五味子1两,牛膝1两(去苗),薯蓣1两,山茱萸1两,酸枣仁1两,芎3分,柏子仁1两,肉桂1两半(去皱皮)。

【来源】《圣惠》卷二十六。

【主治】骨极。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附子丸-《普济方》卷二二○引《朱氏博济方》。

【药物组成】大附子10两(用黑豆1升,水5升,不犯铁器,慢火煮,候豆熟、附子软为度,切作片子,焙令干),川芎6两,木瓜末、牛膝半斤,羌活4两。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二○引《朱氏博济方》。

【方剂主治】脚气,腰膝乏力,行步艰难,或即疼痛,或下注成疮。

【制备方法】上为末,蜜三斤和匀,熬如饧膏,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以盐汤、温酒任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