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效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分辨效应

英文名称:Identify effect

分辨效应酸的强弱是通过给出质子的能力来判断的。于是一方面要看酸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和碱接受质子的能力有关。 比较 HClO4 , H2SO4 , HCl 和 HNO3 的强弱,若在 H2O 中 进行,由于 H2O 接受质子的能力所致,四者均完全电离,故比较不出强弱。若放到 HAc 中,由于 HAc 接受质子的能力比 H2O 弱得多,所以尽管四者给出质子的能力没有变,但是在 HAc 中却是部分电离。于是根据 Ka 的大小,可以比较其酸性的强弱。所以四者从强到弱依次是 HClO4 , H2SO4 , HCl , HNO3 。HAc 对四者有分辨效应, HAc 是四者的分辨试剂。

而 H2O 对四者有拉平效应, H2O 是四者的拉平试剂。

酸碱的强弱

对于大多数的弱酸,H2O 是分辨试剂 ,可以根据它们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性的强弱。酸性次序如下:

HClO4

H2SO4 > H3O+ > HF > HAc > NH4+ > H2O > HS-

HCl

HNO3

在水中,Ka 可以体现出一种酸给出 H+ 的能力。例如 HAc ,

如何体现其共轭碱 Ac- 接受 H+ 的能力呢 ?其碱式电离常数为 Kb。 但从水解平衡角度看,这个 Kb 正是 Kh 。 可见一对共轭酸碱的 Ka , Kb 之间有如下关系:

Ka · Kb = Kw , Ka 和 Kb 之积为常数。

一对共轭酸碱中,酸的 Ka 越大,则其共轭碱的 Kb 越小,所以从酸性的次序就可以推出其共轭碱的强度次序。

ClO4-

HSO4- < H2O < F- < Ac- < NH3 < OH- <

Cl-

NO3-

酸碱反应中,质子总是从强酸向强碱转移,生成弱酸和弱碱。 例如, HCl + H2O= H3O+ + Cl-

强酸 强碱 弱酸 弱碱

又如反应 HAc + H2O= H3O+ + Ac-

弱酸 弱碱 强酸 强碱

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从强酸强碱生成弱酸弱碱。

HNO3 + H2O = H3O+ + NO3- 完全电离,在水中 比 H3O+ 更强的 HNO3 一定会和强碱 H2O 反应,生成 H3O+ 和弱碱 NO3- 。可以作出结论: 在水中能大量存在的最强的质子酸是 H3O+ 。同理,在水中能大量存在的最强的质子碱是 OH- 。比 OH- 更强的碱,如 将与 H2O 反应生成 OH-

酸碱的质子理论也有局限性: 对于不含有质子的物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