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位于花都区西南部,南粤珠江流域巴江河畔,全镇总面积113.33平方公里,管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地理环境优越,与南海、三水、白云区神山镇接壤,离广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8公里,距广州市区25公里,禅炭公路、花都大道横贯全境,到广州新国际机场是15分钟车程。镇区至市区和各村道均为标准水泥路,交通便利。

芋(粤语音护),植物名。学名Colocasiaesculenta,俗称芋头。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做一年生栽培。地下有肉质的球茎(名芋魁,旧时识以球茎为根),呈圆、卵圆、椭圆或榄形,叶片多为质形,绿色,叶柄长而肥大、呈红、绿或紫色,佛焰花序,单性花,黄绿色,温带地区甚少开花。喜高温湿润,用球茎繁殖。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栽培较多。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文冈村种植香芋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武宗正德(1506-1521)皇帝品尝文冈香芋后赞不绝口。这里盛产的芋头,乃炭步芋之精品。 据《花县志》记载:“炭步芋为有名产品,种法大抵与姜夹植为多,其所胜者是处表土松厚,堆培得宜,故收量优而品质且佳也”。文冈村的表土泥质含磷、钾教高,这里出产的香芋个头大,淀粉质多,有粉而香的优点,用来做菜,香气四溢,故又名“槟榔香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冈香芋早已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芋的球茎和叶柄作菜用;球茎可药用,叶柄亦作饲料。在花都明鉴风俗中,芋头大有派场:在喜庆宴席上“香芋扣肉”乃“九大菜”之一;在新婚大床摆上“一姆多仔”的芋头以期吉利;在中秋之夜,一家人边品尝芋头边共赏明月,更富有家乡情味—— 传说1943年,文冈乡和南海官渡乡的农民合租一只木船,将芋头远往广州销售,船到沙基弯时,才发现双方的货物混成一堆。怎么办?当时,文冈人提议说:“把一船芋头倒入水里,浮在水面的芋头才是我们的。”官渡人以为一个芋头就有好几斤重,那有不沉之理,于是欣然答允。结果,倒入河里的芋头有一半浮了起来,且是上乘之品。从此,能浮水的文冈芋头便饮誉广州。 神奇可爱家乡特产,可用一首《沁园春》赞之: 皎月当空,赏月团圆,共品芋头。这家乡特产,民间名菜,常临集市,屡上茶楼。瑞气迎宾,热情接客,风味当当今数一流。香而粉,入宫延御宴,载誉神州。 余和乡里谈天,有人道:当年一老头,幸眼明身健,心灵手巧,耕耘香芋,喜获丰收。且质优良,又呈特色,放入塘中只只浮。商机到,自财源广进,乐也悠悠。

花都区炭步镇文岗村生产的“炭步芋头”远近闻名。传说清朝乾隆微服游江南,有一次到达炭步圩,他在食店里吃饭时问店主:“有什么好吃的家乡菜?”店主介绍了一道“文岗芋头焖扣肉”,乾隆王吃后大加称赞。他回到北京后,下旨花县知府每年进贡“炭步文岗芋头”,由此“炭步芋头”闻名天下。选购“文岗香芋”最好是到产地, 只有文岗村种出的“香芋”味道最好,既松化可口又香气扑鼻。为了防假,可将芋头放进水桶,浮出水面的才是真货,其他地方产的芋头都沉到水底。(情况不真实,请谅解)

炭步比较出名的地方或食物:(1)朗溪甘蔗(2)骆村辣椒(3)七彩书屋(4)炭步中学(5)炭步镇第二小学(6)新又多(7)朗头村 (8)文岗芋头 (9)奶茶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