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讥[讥,读音作jī(ㄐㄧ)]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反间谍机构,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金史·百官志》记载:“讥察使掌讥察奸伪。”

唐、宋时期,“讥”与“稽”二字通假,金国的“讥察使”就是“稽查使”,是针对北宋、大辽、蒙古的一个军事组织首领,相当于现在的反间谍机构,专门负责稽查敌对方奸细、细作、特务,并派遣相应的特务探察对方情报的组织,其首脑人物叫“讥察使”,后演化为治安官吏。其后人以先祖官职为姓氏,称讥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讥氏、察氏。

二.历史名人:

讥崇烈:(公元1949~今),河南灵宝人。著名奇石收藏爱好者。

系河南省洛阳市石玩艺术研究会理事、市奇石博物馆顾问、中国赏石委员会委员等。

主集奇石,多次参加全国性及市级展览。同时藏有名家字画一百余件。1991年,创办“九龙书画社”,经营字画、石玩、古玩等。

三.迁徙分布:

讥氏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的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河南为郡望,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洛阳市。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2.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