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

1.黑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女,汉族,1951年1月出生,吉林农安人。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黑龙江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法学专业毕业。
1968.07—1970.03 北安县自民公社知青
1970.03—1983.03 北安县和平小学教师,兆麟小学教导处主任
1983.03—1986.09 北安市教育局党委组织委员,工农教育办副主任
1986.09—1990.12 北安市委组织部干部组组长
1990.12—1993.10 北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1993.10—1995.12 北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5.12—1999.02 黑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1999.02—1999.06 黑河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9.06—2002.08 黑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2.08— 黑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工作分工
分管市人大常委会人事选举办公室。
2.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性别: 女
职称: 教授博导
加入学术团体情况: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与计算语言学
讲授的主要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计算语言学基础、语言学理论。
专著:
修辞美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参编,8万余字)
论文:
如何概括“吃“的第二义项,汉语学习,1985年第2期。
修辞手法与文学表现手法关系初议,修辞学论文集第3集,1985年出版。(第二作者)
比喻的本体、喻体间的联系形式及其成因初探,北方论丛,1985年第4期。(第一作者)
关于语义造词的几点认识,语言与语言教学,1985年出版。(第一作者)
这是歧义吗?,汉语学习,1986年第5期。
言语中的“设误”,中国语文天地,1987年第1期。
“愿意”的选择搭配,语法求索,1987年出版。
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和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87年第3期。
新词和生造词的判定标准问题,语文建设,1988年第2期。
现代汉语词义的变化与规范,语文建设,1989年第5期。
试论等义词及其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1年第4期。
异体词的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2年第3期。
“在+处所”与动词的分类,求是学刊,1992年第6期。
一个实用化的俄汉机器翻译系统,计算语言学的应用与发展,1993年出版。(第一作者)
报刊课的教学思考与安排,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第一作者)
缩略语的层级性特点及其规范问题,语文建设,1996年第6期。
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第一作者)
汉英机译中汉语分析的策略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第3期。(第一作者)
机译系统中基于词法分析的生词处理机制,96’人工智能进展,1996年出版。(第三作者)
一种新型的汉语电子词典结构,新加坡国际中文信息处理会议论文集1996年出版。(第三作者)
试论缩略语及其规范问题,日本新舄女子短大研究纪要,1997年出版。
“P+NP1+的+NP2”结构的分化处理,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
汉英机译系统译文质量的评测,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1999年出版。(第一作者)
MulTran多语机译系统实现的语言学基础,中文信息学报,2000年第4期。
汉语自动分析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科研成果:
全译通俄汉机器翻译系统1993年通过黑龙江省科委鉴定。
HUCEMT汉英机器翻译系统黑龙江省社科项目,1999年完成。
英汉-汉英双向机器翻译系统北京广播学院科研项目,2002年完成。
获奖:
试论等义词及其规范问题1992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994年获黑龙江省语言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全译通俄汉机器翻译系统1995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1997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8年获黑龙江省社科科研成果优秀奖。
异体词的规范问题1998年获黑龙江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报刊课的教学思考与安排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 。
3.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61 年1 月
籍贯:江苏句容
技术职称:教授
导师类别: 博导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文艺学
主要研究方向:
1.文化诗学 2.文艺美学
个人简历:
1980年——1984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文学学士。
1984年——1987年,南京大学文艺学研究生。文学硕士。
1987年——1996年,苏州大学中文系工作。讲师。
1997年——2004年,苏州大学文学院工作。副教授。
1998年——2002年,苏州大学在职博士生。文学博士。
2000年——2001年,韩国全北大学工作。客座教授。
2005年——现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工作。教授。
学术成果:
主要学术著作有三部:《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基础》(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2、《求真的诗学》(专著,韩国新星出版社2002年):3、《有根的诗学》(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另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学术重心是西方文艺方法论,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学术重心转到中国文化诗学与文论体系的研究上,其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有根的诗学——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作为新生代学人丛书之一问世后,被学界誉为“开辟了中国诗学研究领域的一片新的天地”。
获奖情况:
曾经在2002年获得苏州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于2005年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研项目: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W011):“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研究”。
4.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授女,1952年 4月生,江苏吴县人,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授。1968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北大荒。1985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规范与中文信息处理。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井完成了全译通俄汉机器翻译系统和汉英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工作,多次获得省和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主要著作;《修辞美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主要论文:《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和规范问题》,发表于《建议建设》1987年第3期;《新词和生造词的判定标准问题》,发表于《语文建设》1983年第2期;《试论等义词及其规范问题》,发表于《语文建设》1991年第4期;《异体词的规范问题》,发表于《语文建设》1992年第3期;《缩略语层级性特点及其规范问题》,发表于《语文建设》1996年第6期;《汉汉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发表于《语文文字应用》1996年第1期;《汉英机译中汉语分析的策略问题》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3期;《“P+NP1+NP2”结构的分化处理》发表于《语文文字应用》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