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婚(阍)[婚、?、阍,读音作hūn(ㄏㄨㄣ)]←古“?”字可能显示不出来,需要方正超大汉字集库的支持。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王室婚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商、周时期,负责掌管王族子女婚姻的官员原称“卜婚使”,婚姻要由贵族和民众都十分尊崇的卜者通过占卜来决定,后简称这类专职从事“卜婚”的卜者为“婚使”。

“婚使”专门负责为王室贵胄择选妻室婚配,“姻使”专门负责为王室贵胄择选婿室婚配。

在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大都设置有“婚使”,大多专职从事出于政治纽带目的的婚姻组织。在典籍《尔雅·释亲》中有关于该官职的注释,并按原始氏族社会组织关系解释为:妇之党为婚,婿之党为姻。这就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统称的“婚姻”。

“婚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婚氏,为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王族宫廷门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有“阍人”一职,多有戴罪受刑罚之臣承当,一般所受之刑罚有两种:一为“刑”,即割去睾丸,为断嗣之最重惩罚,亦称“宫刑”,后演变为宦官;二为“墨”,即在面额上刺刻惩戒字样并涂墨,亦称“黥刑”,在典籍《周礼·司刑》中记载:“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为肉体折磨与精神摧残的双重重刑。

“阍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宫门的开闭,即所谓门官。“阍人”的后代子孙称“阍民”,因以为姓氏,称阍氏,后有子孙因嫌其字不雅,有改为婚氏、珲氏者。

到元朝时期,改以受宫刑的官员充任“阍人”之职,当时凡职守宫门开闭之官,皆为宦官,即太监。再后来,对普通的守门小官亦称为“阍人”、“阍侍”、“阍寺”、“晨门”等。

许多人一直以来以为“墨刑”(黥刑)所涂之“墨”是黑色的,其实误也,绝大多数“墨刑”所涂之墨皆为赤色,因为更醒目。

二.迁徙分布:

今四川地区仍有此氏族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