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民
1.张立民(1900~1977),学者,师从熊十力、马一浮等大师。
孝昌县小河镇北街有一幢建筑风格独特的古老民居,这便是知名学者张立民(家鼎)的旧居。张立民,1900年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父亲张开伯经商,开槽纸行起家,有资财,于清光绪年间建造这座房屋。笔者曾两次到张家访问,年届八旬的张声融先生(张立民之子)畅叙了他父亲的生平及旧居。
一、一段革命活动
张立民在北京大学毕业后,1924年办过《孝感新刊》,鼓吹革命,抨击地方黑势力。1926年冬,与相交至好的北大校友胡瑾堂、丁润石一起回鄂,在武昌私立成城中学任代理校长。时值1927年4月,应孝感县农协的邀请回孝感,任县农协主办的训练班主任。农训班有学生二、三十人,都是各乡农协保送的青年农民。张立民给他们授课,讲革命形势。回县不久,即由张伟松(远房侄子)和县党部书记乐继韶介绍加入共产党(当时为工作便利,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并当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武汉国共分裂,孝感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1927年7月底,张立民由孝感到武汉,参加了郭树勋(孝感人,共产党员,省农协主要负责人之一)代表省农协召集的有各县搞农运同志参加的会议。会上郭树勋分析当时形势,指出武汉反动政府寿命长不了,要大家回县作宣传组织工作。散会后,张立民回到小河。那时,张伟松在小河发展党员,组织自卫军继续搞农民运动。张立民便与张伟松一起,召开农协会,组织儿童团,宣传“打倒蒋介石”和“武汉反动政府寿命长不了”等等。此后即转入地下党秘密工作。
1927年9月张立民到武汉见到省农协同志,省农协派他到应山见郭树勋。张即乘火车到广水,下车后徒步走到应山见到郭,与之谈。郭要张回孝感了解花园一带枪支武装情况,张随即转赴花园镇。时因革命处于低潮,开展工作很困难,无甚结果。
1928年2月,张立民在汉口收到省一中聘书。当时,省一中校长舒泽宇为北大毕业学生,他专门搜罗北大同学去一中任教。正当张立民准备到武昌昙华林省一中上班时,桂系军胡宗铎、陶钧到处在捕杀共产党员,有人递信来说要捉他。张立民闻讯跑到汉口黄陂街客栈,因身上无钱,遂找小河商人管伦乾借了几块钱作路费(管与张的父亲是好友,在小河开管品记商号,时在汉口购货),又经罗焕章帮助,3月12日罗送张上船至南京。
二、师从著名学者 致力教学研究
张立民在北大读书时,著名学者熊十力、马一浮是他的老师。熊十力致力于经史、佛学研究,学识渊博,人称朴学大师;马一浮在清末就很有名气。抗战时期,陈立夫要找老师,有人推荐马一浮,1939年陈让马到四川乐山办复性书院,马任院长,张立民在此任教。张立民住乐山乌龙寺葛荫山庄,从事哲学和历史教研。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性书院迁移至杭州,张继续在复性书院任教。1949年解放后,经潘梓年聘请,张立民到武汉中原大学历史系任教,后转到华中师范学院从事教学。
1949年12月,张立民携妻丁磊华回到小河小住月余。其时,族侄张子静找他求学。张个别教子静读讲《四书》,并要求子静熟读到能背诵才开讲。在讲《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一句时,仅一个“学”字,就讲了一月。张不用讲稿,就滔滔不绝地讲来,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其中援引过韩愈《进学解》和《师说》,着重讲解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说明师道的郑重。子静原名张旭枨,张立民先生给他另取字“子静”,涵文静好学,孺子可教之义。张立民还写了《子静字说》一文,用十行纸,以书法书写二页,字迹飘逸劲秀,俨然是一件艺术品。张立民对《四书》不仅熟记正文,对朱熹《四书章名集注》都烂熟于脑,能信手拈来。一次笔者见到立民先生,他平易近人,谈吐很随和。问我名字。答曰“安善”,立民先生随即说:“安处善而乐行礼”。嗣后查阅朱熹《四书集注》,一字不差。这次谈话后,我的同学们由衷钦佩立民先生学问精深。
三、张立民家世与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系张立民父亲张开伯所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张开伯兄弟三人——开学、开伯、开炳。开伯排行第二,在小河溪北街开槽纸行,商号张源顺,是有名的商家,生意做得好,家财丰厚,遂建张家大院。
这座大院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至今保存完好。大院座落在小河镇环西街北部东端,为深宅大院古式民居,大门向月耳塘,青山河塘环绕。从院子大门入室,一进三间三重。有高宽雅静的客厅,犹保存高高的雕花格子门。客厅楼上原有藏书千卷,有《资治通鉴》、《通鉴纲目》、《袁了凡纲鉴》、《纲鉴易知录》及近现代人著作等等。这一楼书于上世纪60年代被毁,实在可惜!
这幢住宅,每重均有天井,采光通风良好,冷热天都宜人。为安全防火,建有高耸的品字躲火墙,很远就能看到,颇壮观瞻。这所古老民居,保存着民族民俗文化,具有历史文物价值。近年《湖北日报》社一位主任曾到现场拍照,还有其他单位和个人采访摄影。《风雪大别山》影片摄制组也配合步兵、马队到张宅拍摄过。
张立民先后在南京、北京、四川、杭州、武汉致力于教学研究工作,是一位造诣很高的学者。在“文革”中,张立民被四人帮一伙强加罪名,横遭迫害,于1977年11月15日含冤去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1980年9月8日,中共华中师范学院临时委员会宣布给予张立民平反昭雪。
张立民有三子,先娶戴氏生一子声融,一生从教。张声融说:“父亲长期离家,对我虽未耳提面命,但通过书信对我启示教育很深,教我自励刻苦,受用一生”。后娶丁磊华,生念慈、念荪二子。念慈华东军政大学毕业,留学苏联。
——————————————————————————————
注:此稿参照有关资料及张声融、张子静口述整理。
张声融,1924年生,退休教师,住孝昌县小河镇环西街66号
(文:李安善 载2003年11月《孝昌县文史资料•第五辑——古镇小河溪》)
2.张立民男,汉族,1963年9月10日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会计专业,本科学历,2004年6月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吉林省测绘局办公室副主任、调研员、规划财务处处长,现任吉林省测绘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协助局长分管办公室、规划财务处。负责联系吉林省第一测绘院、机关服务中心、吉林省测绘仪器设备调配中心以及汇源测绘经贸公司、北方测绘仪器设备公司、测绘新技术开发公司。

3.张立民,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55年7月 学历:博士
工作经历
1999 – 至今 中山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
1998 – 1999 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技术顾问
1997– 1998 美国 Mok & Chang 会计师楼 会计师
1994 – 1997 天津财经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
1993 – 1994 美国伊利诺州大学 高访学者
1991 – 1993 天津财经学院 审计系主任 副教授
1987 – 1991 天津财经学院 教师 系副主任
1986 – 1987 加拿大审计长公署 工作进修
1982 – 1986 天津财经学院 教师
社会兼职
1998 – 1999 天津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特约研究员
1995 – 1998 美国会计学会 会员
1995 – 1996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理事 天津注册会计师协会 副会长 天津审计学会 副会长
1992 – 1996 审计署审计师资格考试委员会 委员
1992- 1996 天津市河西区人大代表
1994 – 1996 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社联 副主席 《注册会计师通讯》编委
1991 – 1994 天津市开发区专家咨询组 成员 用友会计研究所 特约研究员
1986 -- 1995 加拿大综合审计基金会 成员
学 历:
1998 – 1992 天津财经学院 经济学博士 会计审计方向
1979 – 1982 天津财经学院 经济学硕士 经济分析方向
1976 – 1979 天津财经学院 大学 公共财政学专业
获 奖:
199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2 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中青年教师奖
1990 天津市劳动模范
完成课题:
1994 国家教委 审计准则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1995中国审计学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审计基本理论
1996 国家教委 中国社会主义审计组织体系研究
1996 天津市政府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问题研究
发表文章:
1 “分析性复核:发达国家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审计研究》2001年第1期
2“九十年代国际会计的发展”,《特区会计》,1996年第9期。
3“《审计法》的颁布对国家审计发展的影响”,《中国审计》,1994年第12期。
4“国际审计准则协调问题的探讨”,《审计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6期。
5“论现代企业审计模式”,《审计研究》,1994年第4期。
6“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研究》,1994年第3期。
7“现代审计方法的最新发展”,《审计研究》,1993年第4期。
8“‘六大’国际会计公司的发展(系列文章)”,《财会通讯》,1993年第3、4、6、8、9、10期。
9“强化中国审计的途径”,《审计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12期。
10“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审计职能”,《当代经济》,1993年第3 期。
11“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审计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1992 年第12期。
12“市场经济建设中审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当代审计》,1992 年第2期。
13“论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 《审计理论与实践》,1992 年第3期。
14“国际会计公司:模式与发展”,《会计学家》,1991年第1-2期。
15“审计统计抽样方法的研究”,《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1年第4 期。
16“论国际会计公司的发展”,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17“第二届亚太地区国际会计年会综述”,《会计研究》,1991年第5期。
18“中国的会计准则”,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19“论审计发展动因”, 《审计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5期。
20“论审计抽样的质量标准”,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21“西方国家审计假设研究”,《浙江审计》,1990年第2 期。
22“论审计假设”,《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0年第2 期。
23“中国审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财会审》1990年第1期。
出版著作:
1、《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年。
2、《论国家审计》,中国审计出版社,1994年。
3、《电算化系统的控制与审计》,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年。
4、《审计准则全书》(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5、《西方审计学》,(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6、《企业审计学》,(译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
7、《西方企业审计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
8、《工业企业新会计制度指南》(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年。
9、《商业企业新会计制度指南》(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年。
10、《新会计制度图解》(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世界会计审计名著》,(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12、《会计准则全书》(阎达五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西方企业财务会计学》(羡绪门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
14、《现代审计学原理》(管锦康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
15、《世界各国审计制度》(崔建民主编),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年
4. 张立民,男,浙江绍兴人,1972年4月28日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学历。土木建筑工程师。律师。上市企业独立董事。
1995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浙江民伸律师事务所任职,为 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在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8年间,有多篇法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2004年因工作需要,到某大型民营集团公司工作,主要负责企业的上市工作。
在企业管理、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本运营、房地产项目的运营、企业上市等诸多领域均有独到见解及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