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镇
深圳镇位于宁波市宁海县西北部,与上海、杭州相邻,是国内第一批对外开放地区之一。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6公里,距宁波市区72公里,距海域20公里,距高速公路出入口15公里。全镇人口3.7万余人,镇域面积172.75平方公里。
全镇年工业总产值25亿元,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2家自营进出口企业8家,出口产品20余个,是市、县工业重镇之一;化工医药、日用金属制品、纸业、五金电器等已成为全镇的行业主体;化工“巨头”---金海雅宝化工有限公司已成为该镇外向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获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的望海茶已成为宁海县农业龙头产品;得天独厚的天明山温泉是我省著名的避暑胜地;侨属郭瑞远与美籍华人谭为民合资2000万元创办的宁波致远外国语学校,是宁海县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特色产业是宁海县西北部一个典型的全山区镇,拥有山林面积194486亩,占行政总面积的79%,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近年来,该镇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毛竹等山林产业,使丰富的山林资源得到开发利用,让广大山区农民以此脱贫致富。
在2004年制定出台五年发展规划以来,整个产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大成绩。至今年全镇竹林面积近5万亩,竹类总产值达到4287万元,比2004年增加6000亩、增收1005万元;占林地面积比例从23%提高到28%,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从50%提高到55%。其中届(度)竹笋产量达12850吨,总产值1825万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2500吨、增收385万元;可提供竹材达到3.5万吨,总产值达1492万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000吨、增收312万元;竹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970万元,比2004年增加320万元,年均增长22%。
根据深圳镇竹林资源现状和优势,遵循林业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分类经营。增加科技含量,培育好现有竹林;扩大竹林面积;积极引进优良杂竹品种;建立示范基地,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联营组建龙头企业,提高竹子产品附加值;培育支柱产业,实现“一镇一品”,走上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之路。
农业发展全镇山地多,耕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近年来,本着走特色农业路线、做好山林文章的原则,农业经济稳步发展,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8700万元。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以名茶、毛竹、花卉、高山蔬菜为主的农业主导产品。其中茶叶7000亩,毛竹47000亩,高山蔬菜2600亩,花卉1000亩。
农业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农业示范基地促农业发展,带农民致富的发展道路。目前,全镇有示范基地7个,分别为:岭下三笋山高产示范基地,望海岗望海茶场,马岙无公害高山蔬菜基地,溪边裕竺茶场,溪边农业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柘坑戴七星塘茶场,大里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另外,竹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产值上百万加工厂已达7家,行业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
水利设施齐备,能基本满足防洪、灌溉等需要。目前,全镇共有山塘水库138座,其中小型水库8座,分别是曹坑水库、靠坑岙水库、巴结岙水库、岭腰塘水库、松木岭水库、大泄潭水库、大庵坑水库、螺丝潭水库。境内可供开发的小水电资源较丰富,现建有3座小水电,分别是大泄潭水电站、螺丝潭水电站、峡闸门水电站。
工业概况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50余家,其中年产值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52家,县实力工程型企业7家。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实缴税金767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4.3亿元,自营出口2.3亿元。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至2006年,形成化工制药、机械精加工、汽车配件、铝制品、制造包装、户外用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它们全年创造的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的大多数以上,其中化工制药行业占23%,汽配和机械加工占19%,铝制品占15%,造纸包装占10%,户外用品占21%。
并且该镇招商引资成绩突出,两年来成功引进项目数个,协议利用外资上千万美元,曾连续两年获得县招商引资工作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