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里镇
乡镇简介羊里镇地处鲁中平原,位于莱芜市西北部,辖52个行政村,人口5.86万。面积70.9平方公里,耕地5.32万亩。去年以来,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继续坚持工业强镇战略,抓住招商引资一个关键,做大做强钢铁生产深加工、农副产品储藏加工两大基地,突出富民增收、城镇带动、激活民营三大亮点,抓机遇、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始终保持了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3.6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667万元,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30%;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5亿元,占年计划的101.3%,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60元,占年计划的100.2%,同比增加300元。
2006年主要工作钢铁工业
该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举全镇之力支持九羊公司发展,先后重点扶持九羊公司新上了无石棉刹车片、300万吨炼轧钢、石料开采等大项目,并开工建设了高炉喷煤、4×150立方石灰窑、洗煤、炉前除尘、污水处理等8个配套项目。目前,九羊公司已形成年产无石棉刹车片300万套、刹车盘制动毂150万件、汽车稳定杆60万条、陶瓷复合刀具100万件的生产规模,2006年实现产值28亿元,利税2.5亿元。在九羊公司的辐射带动下,全镇的12家机械企业均有了较快发展,钢铁工业基地规模不断膨胀。
农副产品
该镇农产品特色优势明显,储藏加工业发展迅速。我们坚持“多予少取、放水养鱼”的原则,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帮助大户协调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储藏加工业户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切实增强农副产品储藏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依托通海公司成立了“三辣一麻”商会,使全镇的农产品储藏加工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质量还是外界影响力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截至目前,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68家,加工能力达到了7.3万吨,恒温库总数127座,储藏能力达到19.7万吨。恒温库数量和储藏加工能力分别占全市的75%、62%。其中全镇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家,有7家企业成为省级冠名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0家,形成了1100万美元的出口能力。储藏加工业的繁荣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问题,据统计,全镇农产品储藏加工企业共安置固定员工2800人,另有6500多人从事季节性加工业务,仅保鲜储藏加工业全镇年劳务收入总额近5000万元,人均增收862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储藏加工第一镇。同时带动全镇建起4万亩绿色无公害姜蒜基地。
民营企业
2006年,全镇民营经济新增个体工商户140户,新增从业人员490人,新增注册资金38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私营企业新增注册户数28户,占计划的147%,新增从业人员440人,新增注册资金4600万元,占计划的409%,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新增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大户28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2006年全镇民营经济纳税总额达714万元。截至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注册户数1400户,私营企业注册户数140户,从业人员6200人。
城镇建设
在城镇建设上,聘请浙江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小城镇进行了规划设计,将小城镇定位于以现代钢铁工业和特色农副产品储藏加工业为主导的商贸型小城镇,将全镇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即:北部休闲旅游区、中部居住商贸区、南部工业加工区、西部生姜大蒜特色农业产区。并逐步把全镇建成6个中心村、22个居住点,实现资源共享。
在此基础上,加快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目前该镇实施的中心幼儿园、玉羊小区、敬老院扩建等重点工程都在紧张的施工中。小城镇已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其中羊里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5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将于今年春天投入使用。
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上,目前我镇已有32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规划覆盖率达到了60%。大力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和“八个一”小康示范村建设,目前有23个村初步建成了文明一条街,安装了路灯,对大街进行了美化、绿化、净化、亮化,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大力实施“村村通柏油路”工程,使全镇上下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目前全镇52个村已累计硬化道路达130多公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去年完成投资846万元,全镇80%以上的村吃上了自来水。据统计,镇财政对农村道路建设等重点项目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达1300多万元。
镇容村貌
在连续六年实施“容貌工程”的基础上,2006年对全镇23个城乡文明牵手共建单位、10个新农村示范村及姚口路、辛留路、羊址路、汇河路四条文明通道实施了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文明通道共计40余公里,其中镇政府投资55万元,村级投资92万元,文明通道基本实现了全线亮化,路面“三堆”得到彻底治理。为保障道路长期清洁卫生,自2005年以来,镇村共同出资落实报酬,聘请64名道路养护工人负责日常卫生清扫工作,确保了农村道路长期有人管护,有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
在抓好卫生清理,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自去年以来,我们把搞好城镇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逐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充实了城镇建设办公室人员,成立了综合执法中队,组建了由20人组成的羊里镇环卫保洁所,投资26万元购买了垃圾清运车辆和器械,在小城镇主要路段及主干线垒砌了大型垃圾池120个,配备各种垃圾箱90个,保证了城镇管理的需要。镇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已投入300万元进行村内设施建设,23个村实现了净化、亮化、绿化、美化,35个村建了文明一条街,15个村建了文化大院。
农村基层党组织该镇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带来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是培养“双强型”农村干部。千方百计拓宽用人渠道,任人唯贤,培养出既是民营老板又是支部书记的村干部20多名,在全镇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二是培养年轻党员。将农村致富能手优先作为党员纳新对象,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党员参加各类培训,组织党员致富能手外出参观、学习达500人次,提高了他们的致富本领,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三是抓后进村的整顿工作。把经济能人、治乱能人推上农村支部书记岗位,并随时对班子出现问题的村进行调整,选好领头羊。四是在全镇组织实施了“富民强村、利民联心、双培双强、促强扶弱”四大工程。让13个强村和7个民营大户与11个弱村实行强弱联姻、结对帮扶,带动了农村班子健康积极的发展,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五是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镇党委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对村级工作目标进行量化管理,实施农村工作千分制考核,在全镇形成了以考核定位次、以发展论英雄、凭贡献定奖惩的浓厚氛围。
民主法制建设
按照“四五”普法要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全民普法教育活动。通过不断深化“平安羊里”建设,“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深入民心,全镇有37个村被命名为“双示范村”,镇调解委员会被国家司法部命名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农民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坚持“四民主一公开”制度,细化政务公开,规范村务公开,对农村会计实施了电算化管理,积极推行厂务公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实行“一岗双责”,主要领导包大案,定期接访和回访,特别是针对企业新上项目调整土地、村庄改造、农村财务管理等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安排专人包村,并逐级签订信访工作责任书,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精神文明建
继续把“五个一工程”作为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牢牢抓在手上,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我镇已有羊里村、东温石村等15个村顺利通过市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示范村验收,东土屋、梁王石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村。同时我们在全镇各村深入开展了 “信用村”、”信用户”、”信用单位”评比活动,有20多个村还坚持在每年年底开展“遵纪守法模范户、十好党员、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表彰活动,营造了人人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氛围,优化了村风民风,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和发展信念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