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瑛

刘继瑛
(1921—)
刘继瑛,女,河北武清人,1921年1月25日生。国画家。
刘继瑛幼年在家塾读书,继入私立女子书画学校学习国画。1938至1947年师从溥心畲先生学习国画、文史、书法。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参加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1954年参加画会组织到中央美院进修素描及人体解剖学,受到叶浅予、文金扬等各位教授指导,同时又从师王雪涛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并从事美术工作。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由王雪涛推荐为画院画师,后又调北京市美术公司创作室任画师。她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山书画社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东方书画研究会理事。1991年4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4年,刘继瑛同何香凝、胡絜青、俞致贞等11位女画家合作大幅作品《百花齐放》。1957年2月,又同王雪涛、郭味蕖、董寿平等老画家为中国在莫斯科开设北京饭店大厅合作150馀平方尺的大画《和平万岁》。1971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组织部分书画家为国家各部委接待外宾场所及各大宾馆作装饰画,刘继瑛为财政部、外交部、外经部及宾馆创作了3—5类大幅作品30多幅。1979年为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作丈二尺大画。晚年,她走遍名山大川,体验生活,继续为提高国画技艺而努力创作。先后创作了花鸟与山水结合的作品如《黄果树瀑布》、《春到颐和园》等清新作品,为对外经济贸易部收藏。
刘继瑛不仅继承了溥心畲、王雪涛二位国画家的技法,而且博采众长,数十年来孜孜以求,勤学不辍,逐渐形成了自己用笔多变,设色清丽、气势生动的风格。她作画意发笔先,信手挥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绘花鸟,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令人百看不厌。她的作品经常参加全国性和各省市画展,多次获奖。还多次在美国、日本、荷兰、德国、台湾等地展出。1987年参加了我国举行的中日女画家首次画展,得到日本奖状,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写意花鸟女画家。1988年曾应邀赴日本举办巡回联展,全部作品被日本各界所收藏。她的画还为国内外许多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亦有陈列收藏;作为国家礼品,先后赠送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美国总统里根夫人、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夫人。她还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为抢救国宝大熊猫,为中国残废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北京市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和为援助非洲灾民等捐赠国画,多年无私奉献,令人非常钦佩。

巾帼高手刘继瑛
继瑛同志出身名门,世代书香,她抚琴、弹筝、唱戏、作画……是燕京众人称道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一手没骨半工半写的花鸟画,更是脍炙人口,受人喜爱。
童年,父母为她办了家馆,请了两位师傅:一教四书五经;一教语文、算术。中西合璧,双管齐下,既灌输三纲五常;也吸收近代文化,既封闭守旧;又开放迎新,家长为她设计的人生前程,可想而知。全方位的家庭教育,使她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不寻常的基础。
当时刘家车马盈门宾客如云,其中不乏文人墨客,堂上陈设的书画古玩,多为明、清各代名品,面对吕纪、林良、恽南田、任伯年等的花鸟佳作,他一再临摹,引起她父母特别是姑妈的重视。
在1938年,她终于冲出深宅大院,走向社会,开始正式学习中国绘画,向京华艺术专科学校的赵梦朱、邱石溟名手学画花卉翎毛;不久,她又执弟子礼拜于爱新觉罗·溥儒大师门下,奔走于恭王府和颐和园介寿堂之间,前后十数年之久,跟溥先生学诗、学书、学画,进益匪浅。
五十年代初期,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会”有幸立雪於王雪涛先生“瓦壶斋”阶前,经年累月出入于王先生家——“迟园”,王老师喜其聪颖好学,耳提面授,一如家人,学艺大进,尽得王画奥妙神髓,有些画如牡丹、鸢尾、紫藤、喜鹊、绶带、笔熟色俏,几可乱真,王门桃李满天下,高徒出了许多,而巾帼学生中画到如此娴熟高超的,这本画集的作者应居首席。
近几年,我和她共事于中央文史研究馆,时常看到她当众挥毫,她作画一如先师风范,意发笔先,信手挥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出花鸟,形神全备,雅俗共赏,色墨艳丽,而无脂粉俗气,笔调活脱,而不横肆粗霸,画风温文尔雅,一如其人,令人百看不厌。
中国花鸟画,古今受人喜爱。开始崇尚工笔细描,五代时,徐熙、黄筌出,野逸与富丽,分道扬镳,各有妙处。明、清以来,名手辈出,经徐渭、陈复……以至恽、任、吴、齐等家的开拓,写意花鸟异军突起,大有鳖头独占之势。写意画,神出象外,抒发性灵,乃时代美学之必然,实非偶然。

写意画有大写小写之分,小写也称半工半写。小写放而不纵,比较温和,可以避免大写时极容易流露的犷野,以致失形走神,可以平心静气从容细致地去刻画形象,这正是它惹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刘继瑛同志孜孜于花鸟画艺术,恰似花间蜜蜂,博采广收,老老实实为人,勤勤恳恳攻艺,为祖国的春天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