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外毒素
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将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的液体培养物用滤菌器过滤除菌,即能获得外毒素。其特点是:(1)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分子量为27000~900000道尔顿;(2)不稳定,易被热、酸及酶所灭活;(3)可经甲醛(0.3~0.4%)处理,脱毒成为类毒素;(4)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5)具亲组织性,但作用于组织有选择性。一般不引起宿主发热,但常可抑制宿主蛋白质的合成,对宿主有细胞毒及神经毒性。如破伤风痉挛毒素能影响宿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的控制机能,引起骨骼肌强直痉挛;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能阻断胆碱能神经末梢传递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运动神经末梢,出现眼、咽肌等麻痹;(6)毒性极强,极微量就可使实验动物死亡。重要的外毒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体外产生并引起食物中毒的外毒素。它们所致的疾病不是传染过程,而是由于食入含有这类毒素的食物引起的中毒过程。主要有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另一类是在体内产生并引起重要致病作用的毒素。这类毒素有的作用于全身,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乙型溶血型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有的作用于局部,如霍乱弧菌肠毒素等。
常见的细菌外毒素:
细菌种类
革兰氏染色
引起疾病
毒素名称
毒素作用方式
百日咳杆菌
-
百日咳
百日咳毒素
坏死性
内毒杆菌
+
肉毒中毒
6型特异性毒素①
麻痹(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novyi氏水肿杆菌
+
气性坏疽
α-毒素
坏死性
β-毒素
溶血性卵磷脂酶,坏死作用
δ-毒素
溶血性
产生荚膜杆菌②
+
气性坏疽
α-毒素
溶血性卵磷脂酶,坏死性
β-毒素
溶血性心脏毒素
λ-毒素
溶蛋白性
破伤风杆菌
+
破伤风
破伤风溶血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溶血性心脏毒素
引起骨骼肌痉挛
白喉杆菌
+
白喉
白喉毒素
坏死性
鼠疫杆菌
-
鼠疫
鼠疫毒素
可能坏死性
志贺氏痢疾杆菌
-
菌痢
神经毒素
出血性,麻痹性
霍乱弧菌
-
霍乱
肠毒素
引起小肠过度分泌液体
化脓性链球菌
+
化脓性感染与猩红热
α-毒素
溶血性
红疹毒素
猩红热红斑(疹)
溶血毒素o
细胞毒性,溶血性
溶血毒素s
收缩平滑肌,溶血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食物中毒
肠毒素
呕吐
化脓性感染
α-毒素
溶血性,杀白细胞性坏死性
β-毒素
溶血性
δ-毒素
皮肤坏死性,溶血性,杀白细胞性
杀白细胞素
杀白细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