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扣肉

芋头又称芋艿,古称蹲鸱,在司马迁的《史记·贷殖列传》中就有“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的记载。相传荔浦芋头从福建引种而来,个大饱满,头尾均匀,品质优良,堪称芋中之王。清代时已成为广西著名的特产。清嘉庆年间,广西桂北厨师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扣肉[1],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
简介传统宴席名菜, 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带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将带皮五花肉和切块荔浦芋分过油炸黄, 然后将五花肉块皮朝下, 与芋块相间排放碗中蒸熟, 翻扣入另一盘中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 芋片肉片松软爽口, 浓香四溢。具有清热祛火、滋润肤色功能。
工艺及原料工艺:蒸

口味:咸甜味
主料:猪肋条肉(五花肉)500克 桂林荔浦芋头 500克
辅料:花生油 100克 30克
调料:花椒 2克 八角 2克 腐乳(红) 20克 老抽 30克
白砂糖 3克 黄酒或三花酒(桂林特产)20克
淀粉(玉米) 10克 大蒜 2克
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一
01:荔浦芋头去皮,切成方形片。
02:用油炸把芋头片煎透,至芋头片表面发黄。
制作过程二
01:带皮五花猪肉,放入锅中,用水浸至7分熟。
02:然后捞出,用牙签或针尖在猪皮上扎小孔,并均匀抹上蜜糖。
03;放入油锅中炸至猪皮上色。
04:取出用冷水清洗干净,去除多余的油,切成肉厚片。
05:用葱白舂成汁与南乳、糖、三花酒做成调味汁。
制作过程三
01:南乳要用勺子压成泥,然后和其他调味料合在一起。
02:将肉片放入调味汁里腌制入味,至少20分钟
03:然后把一片芋头、一片肉,依序排放到一个碗里(肉皮部分朝下码好),倒入之前腌肉的调味汁
04:上锅蒸1小时,将已蒸熟的扣肉先倒出汁,再扣在盘中。
食谱营养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芋头:芋头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C、B族维生素、皂角甙等多种成分。所含的矿物质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作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在癌症手术或术后放疗、化疗及其康复过程中,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芋头含有的黏液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芋艿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芋艿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抗癌防癌。
食谱相克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
芋头:芋头忌于香蕉同食,会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