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1网络小说创作者
“励志婆婆”,“弯弯”---王琴
1951年出生在恩施,6岁跟着父亲到了黄石铁山。初中就读于武钢3中(其父是武钢职工)。1967年初中毕业后,就到恩施卫校读书。1968年,王琴下放到鄂州市程潮公社8年,长篇纪实小说《生存日记》发表在

华夏知情网上,记录的就是这段时间的故事。这篇小说有40多万字,从2000年开始撰写。同时著有《红尘》(未出版),写的是清末明初的故事,记录的是我奶奶家十姐妹的故事。(其中有杜撰的部分)
励志婆婆一生经历坎坷凄迷,经历过三次失败婚姻、中年更是承受丧女之痛,然而这些并没有打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坚强的她硬是把灰色的生活,丰富得多姿多彩。即便站在一群年轻的90后女孩中,进行选美比赛的她也是大放异彩。
自从其自传小说在网上被大量网友争相追捧后,更加在网上红极一时,网友描述说“在年轻人聚集的论坛上,武汉网友‘弯弯’是个粉丝众多的红人。她的自传小说点击量居高不下,受到网友追捧;在美女如云的选秀活动中她‘脱颖而出’;她勇敢的贴出自己的真实照片,也被网友们赞赏为美女。你也许想不到,这位网络红人,其实已年近六旬,她被网友们称为‘励志婆婆’。”

2.句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琴[1],女,中共党员。
1989.08 江苏省共青团农场技术员;
1992.04 丹徒农技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植保站站长;
1995.12 丹徒大路镇副镇长;
1998.02 丹徒石马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01.03 丹徒高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01.11 丹徒妇联副主席;
2002.08 丹徒上会镇党委书记;
2005.12 丹徒上党镇党委书记、上党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
2006.06 扬中市副市长;
2007.11 句容市政府副市长。
3.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演员、新五朵金花之一王琴从小表现出的表演天分就颇受人注目,1991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位于安庆市的安徽省黄梅戏学校,从此开始了她艰苦的学戏生涯。农村的孩子似乎总是比别的孩子能吃苦,每天早上,王琴总是赶在学校开饭前练上一小时功。她就是在校期间学的《红梅惊疯》,在老师的精心指教下,一招一式她都学得很严谨。这个段子从此成了她的保留节目,1995年一毕业她就凭借这段戏赢得了全省小戏调演“表演金奖”。
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王琴离开了黄梅戏,直到2002年,王琴才回到阔别7年的黄梅戏舞台。但7年的时间并未在她和黄梅戏之间产生隔阂,当王琴重

新站在舞台上挥舞长袖,她依然是那样的光彩照人。樊梨花、谢瑶环、孟丽君、冯素珍、《徽州女人》中的“女人”、《公司》中的“女同学”……王琴塑造的每一个形象都让人惊艳不已!2001年获得全国“群星杯”大赛金奖,2004年获得全省红梅大赛“表演金奖”,同年参加全国红梅大赛获“银奖”,王琴的每一次努力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认可!
今天的王琴如今依然保持着每天定时练功的习惯,下腰、前桥等动作对她来说依然轻而易举,这在同龄的演员中并不常见。因为卡在这次参赛年限的最后一年,,所以“五朵金花”的称号对她来说极为珍贵,王琴说自己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黄梅戏事业的发展继续坚持着、努力着。
4.四川外语学院副教授重庆人,1970年出生。文学硕士。现为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词汇与文化方向。
曾经发表过的论文有:
《亲属称谓使用的现状》2005.第2期《成都大学学报》,
《<老子《汉语亲>反义词研究》2005.第3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方言的音韵音系》2007.6《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浅谈汉字中的女性文化》2007.12《甘肃社会科学》,
《坚强的泪水——评电视连续剧<记忆之城>》2008.第8期《电影文学》,
《民营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报告》2008.4《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论李煜词中的主体意识》2008.4《时代文学》,
《背叛地找寻着忠诚》2008.4《作家杂志》。
5.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琴,女,1973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1998年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分配到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系任教。在职攻读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主持高教厅项目“银杏种仁功能性成份提取”,参加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银杏深加工技术开发”等省级课题三项,参加“食品添加剂开发与应用”横向课题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主要从事食品加工与开发,在乳制品研究开发方面有专长。现就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粮油与蛋白质工程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淀粉、蛋白质性质的研究,曾编著《鲜为人知》一书,第二作者,参编《乳品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一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