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性诡计

叙述性诡计的定义所谓叙述性诡计,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那些被隐瞒的真相并不一定是甚么“凶手的名字”和“行凶的动机”,也可能只是“凶手的真正性别”,“被害者的真正职业”等等,甚至故事描写的可能不是“罪案”而是其它事情,虽然较常见的还是以杀人事件为主题的故事。
叙述性诡计,较为概括的说法,可说是一种玩弄文字的欺骗读者。实际上更为正式的说法是,叙述性诡计为作者利用读者先入为主的观念,使读者「相信」某件事情或某种状况,最后造成读者大吃一惊的一种结果。此为一种不易掌控的技巧,太过超过易造成读者的反弹或两极化批评——感到被骗了,或有人形容「想摔书」。但是使用得当、并且读者可以接受的话,是一种很能造成意外性的技巧。
叙述性诡计的优点和缺点优点:
一般的推理小说,重点总是放在“谁是凶手”或“怎样犯案”等情节上,虽然谜团的设计各有不同,难易的程度也各异,但整体来说,读者的推理进程基本与故事中的侦探同步,然而,以叙述性诡计为主的推理小说,作者于字里行间安排伏线欺骗读者,把真相巧妙地隐藏起来,诡计并非甚么凶手为了逃避侦探的追查而出现,也并不是与读者毫无关连的设计,那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一场真正的对决,而即使读者果然被骗倒的话,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故事重新再读一遍,那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哩。
缺点:
然而,以叙述性诡计为主的推理小说还是有其先天性的缺点。首先,由于诡计重点并不在于案情推理,所以有部份作品的故事编排较为平铺直叙,读起来可能会稍觉沉闷,或许在到达终点之前,便早已错误地把它看成是一部无聊的劣等作品而丢掉。其次,由于诡计的性质特殊,一般来说“叙述性诡计的使用”本身也是一项不能让读者预先知道的秘密,所以对于这类型小说的推介,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要在书海中找到这类佳作还真困难,唯一的例外,便可能只有日本新本格派作家“折原一”的小说,会公然说明了诡计的使用,那是因为他早已把叙述性诡计运用得出神入化,即使让读者事先知道也完全不会减低阅读的乐趣。
叙述性诡计推荐作品《罗杰疑案》,喜欢阿婆的不得不看的一部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把诡计玩到巅峰之作。
《咚咚吊桥坠落》(《推理大师的恶梦》) 绫辻行人
这本书,我想大多数人看过之后会有这么一个感觉:我要去日本咬绫辻行人!这本书可以说将叙述性诡计的这种“欺骗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绝对是一件极品的“欺骗艺术品”!
《十角馆杀人预告》 绫辻行人
这本是行人的处女作。无怪乎东乡先生说其最爱的就是这本《十角馆杀人预告》,认为是行人“馆系列”里面最出色的一部。大部分原因就当属其中对叙述性诡计的精彩表现。喜欢叙述性诡计的朋友们,绝不容错过哦。
《樱的圈套》(《樱树抽芽时,想你》)歌野晶午
我想这本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和《咚咚吊桥坠落》旗鼓相当的,有些剑走偏锋的叙述性诡计,绝对让你拍案叫绝!不过很大部分人无法接受这种叙述性诡计,当然作为叙述性诡计研究爱好者依然值得一看,只是前提是千万不要去看封底的内容简介!
《恶梦叙述者》河狸
这篇文章是河狸向绫辻行人的《咚咚吊桥坠落》致敬之作,这篇《恶梦叙述者》绝对是一篇国内优良之作!大家不妨抱着支持国内原创的心态去读一读。
《策略师》MOLY
不同于国内一般的写手对叙述性诡计的简单理解,MOLY的《策略师》里面的叙述性诡计极具创意和想象力,是一种你从未见过的叙述性诡计。如果已经厌倦了对性别、身份、年龄这些普通的叙述性诡计,那么《策略师》绝对能带给你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谁谋杀了白雪公主》Kenshin(宁夜)
此文也是小欣向《咚咚吊桥坠落》致敬的一篇作品,结合《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再融入了一些自己的东西,使得这篇文更加的强大,绝对的精品!绝对的推荐!
《柳树抽芽时,想你》 河狸
看题目便一目了然,这是河狸向歌野晶午的《樱树抽芽时,想你》致敬之作,说句实在话,在这篇文里,我的确看到了《樱的圈套》的影子,虽然最后有那么一点点的瑕疵,但是我认为这篇文也绝对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只是个人的看法,河狸对叙述性诡计的运用属于后知后觉型的,抄冷饭式的叙述性诡计没有太多新意。大家不妨抱着支持国内原创的心态去读一读。
《天堂早班车》梅庭芳
与众不同的梦幻系推理小说来自梅庭芳的天堂早班车。从天而降的班车,神秘地出现又神秘地消失,贯穿全文的叙述性诡计充分利用了读者的心理盲点,因此作者在开篇就自信满满地敬告读者:本文采用了叙述性诡计。
结局具有颠覆性和震撼感,本格诡计也是很强大——关于班车的出现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