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并州

并州:山西太原旧称

注音:bing zhōu

并州(拼音:bīng,中古拼音:pjeng),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

(1)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夏仍为冀州地,周曰并州。《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薮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呕夷;浸曰涞、易。”据《舆地广记》载,周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

(2)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领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六郡,仍治晋阳。晋沿用,建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年)移治唐明镇,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