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书名: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

图书编号:1063802

出版社:化学工业

定价:48.0

ISBN:750256389

作者:李洪远鞠美庭

出版日期:2005-08-01

版次:1

开本:26cm

简介:

简介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生态学发展的热点之一。本书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了全球生态恢复实践的概况与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方法与实例。全书内容包括:人类干扰和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全球生态恢复的概况;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与实践;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路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与生态恢复设计等。本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生态学、环境科学、林学、农学、水利、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领域的师生及科技人员、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教材。

目录:

1 人类干扰和退化生态系统1

11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成因1

111 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1

112 退化生态系统成因1

113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3

114 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诊断6

12 退化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10

121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10

122 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11

13 全球退化生态系统现状14

131 全球退化生态系统14

132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15

133 中国的脆弱生态系统18

参考文献19

2 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20

21 生态恢复概述20

211 生态恢复的三个层次20

212 生态恢复的意义与类型24

22 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25

221 恢复生态学理论25

222 基础生态学理论27

223 景观生态学理论30

23 生态恢复的机理与方法34

231 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原则34

232 生态恢复的机理36

233 生态恢复途径、技术措施与程序36

234 生态恢复的时间与评价标准40

参考文献41

3 全球生态恢复的概况43

31 美洲43

311 美洲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概况及面临的问题44

312 生态恢复的政策和法律体系46

313 小结47

32 欧洲47

321 生态恢复现状47

322 生态恢复的促进因素48

323 小结50

33 非洲50

331 生态恢复的现状50

332 恢复实践51

333 小结52

34 大洋洲53

341 大洋洲的生物多样性及退化现状53

342 生态恢复的相关法律和政策54

343 小结55

35 亚洲56

351 印度56

352 中国57

参考文献61

4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62

41 温带森林的恢复62

411 天然林的特征62

412 林地的干扰过程64

413 制定恢复计划65

414 林地恢复影响因素68

415 林地恢复的原则和方法68

416 林地恢复的实例71

42 热带雨林的恢复73

421 恢复的限制因素74

422 加速恢复的策略76

423 热带雨林恢复的实例78

424 小结79

43 热带干旱林的恢复80

431 研究概况80

432 恢复的影响因素81

433 研究的初步结论84

参考文献85

5 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与实践87

51 河流(溪流)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87

511 河流(溪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88

512 人类对河流(溪流)生态系统的影响91

513 河流(溪流)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依据91

514 河流(溪流)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内容96

515 河流生态恢复的原则、方法与存在的问题101

516 河流生态恢复的难点104

517 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实例分析106

518 小结110

52 湖泊的生态恢复原理与实践111

521 湖泊的结构与生态功能112

522 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115

523 湖泊恢复的基本原理115

524 湖泊恢复的生态调控118

525 湖泊“生物操纵”管理措施122

526 湖泊生态恢复实例分析125

527 小结128

53 淡水湿地的生态恢复原理和实践128

531 淡水湿地的结构与功能128

532 人类对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31

533 淡水湿地生态恢复目标与原则131

534 淡水湿地生态恢复的过程和方法134

535 淡水湿地生态恢复的检验与评估141

536 淡水湿地生态恢复的实例142

537 小结146

54 盐沼的生态恢复原理与实践147

541 盐沼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147

542 盐沼退化原因分析149

543 盐沼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152

544 盐沼生态恢复的措施154

545 盐沼生态恢复实践158

546 小结163

参考文献164

6 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166

61 石灰质草地的恢复166

611 前言166

612 恢复的限制条件168

613 具体的恢复技术170

614 恢复石灰质草地的途径173

615 小结175

62 热带稀树草原的恢复175

621 问题的本质176

622 重建的方法176

63 温带草原牧场的恢复180

631 恢复的限制因素180

632 恢复的方法181

参考文献183

7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185

71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186

711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特征186

712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186

713 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187

714 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和方法188

715 小结190

72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191

721 红树林的概念与特征191

722 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价值191

723 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不利因素193

724 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和方法193

73 海滩生态系统的恢复196

731 海滩生态系统概述196

732 海滩生态系统的功能197

733 海滩生境丧失和退化的原因197

734 海滩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和方法197

735 小结200

74 海岸沙丘生态系统的恢复200

741 海岸沙丘生态系统特征200

742 海岸沙丘生态系统的功能201

743 海岸沙丘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201

744 海岸沙丘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和方法202

75 小结205

参考文献205

8 废弃地的生态恢复207

81 废弃地生态恢复概论207

811 废弃地的定义、类型及特征207

812 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09

813 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原则、步骤和方法210

82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212

821 矿区废弃地及其危害212

822 世界各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概况214

823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规划与设计216

824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218

825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评价与管理227

83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231

831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产生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231

832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233

833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实践237

84 垃圾处置场地的生态恢复241

841 垃圾处置场地的危害241

842 垃圾处置场地生态恢复的意义242

843 垃圾处置场地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法243

参考文献249

9 路域生态系统的恢复251

91 路域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环境功能251

911 路域生态系统的内涵251

912 路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251

92 道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系统的影响252

921 对动植物及其生息环境的影响252

922 对区域环境和地表景观的影响255

93 路域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生态道路建设255

931 生态道路的生态学基础255

932 生态道路建设259

94 国外路域生态系统恢复与设计265

941 21世纪德国的道路建设--生物生息环境保护与创造265

942 荷兰消除“生境破碎化”的道路建设267

943 日本保护与重建多种生境的生态道路建设268

944 国外其他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建设269

95 小结271

参考文献272

10 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系统恢复273

101 城市生态恢复概述273

1011 城市生态恢复的内涵274

1012 城市生态恢复的目标274

1013 城市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275

102 生态绿地建设与城市生态恢复278

1021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原则278

1022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途径278

1023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技术与方法285

103 特殊空间绿化在城市生态恢复中的应用293

1031 城市特殊空间绿化发展概况293

1032 特殊空间绿化与城市生态恢复294

1033 特殊空间绿化的设计和建造技术300

1034 特殊空间绿化在城市生态恢复中的前景304

参考文献309

11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与生态恢复设计311

111 河流生态恢复与河流治理311

1111 传统的河流治理方式及其影响311

1112 河流生态恢复与河流管理312

112 多自然型河流理论概述312

1121 多自然型河流概念的提出313

1122 多自然型河流景观生态设计的技术方法313

113 国内外多自然型河流恢复实例分析318

1131 日本的多自然型河流恢复318

1132 美国的多自然型河流恢复治理322

1133 欧洲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328

1134 中国的河流管理与治理现状331

114 小结344

参考文献34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