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yǒngtàn

咏叹(咏叹)

--------------------------------------------------------------------------------

见“ 咏叹 ”。

||

亦作“ 咏叹 ”。长声吟叹。亦谓歌颂赞美。《礼记·乐记》:“咏叹之,淫液之,何也?” 孔颖达 疏:“咏叹者谓长声而叹矣。”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某自量不在友朋下,幸赐之铭,抑扬咏叹之,死不恨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盖诗有关咏叹者,不得不用虚字,以伸长其音。” 杨朔 《海市》:“这种奇景,古时候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要高声咏叹。”

||

亦作“ 咏叹 ”。 1.歌唱;吟诵。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咏叹中雅,转运中律。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追 三代 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歌行之兴,实自上古,《南山》、《易水》,隐约数言,咸足咏叹。”

2.赞叹歌颂。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冬十有二月,朝右礼备,复于辕门,我同升之友,是用荣其趣舍,惜其离旷,卜兹良辰,咏叹其美。” 梁启超 《<日本国志>后序》:“ 中国 人寡知 日本 者也。 黄子 公度 撰《日本国志》, 梁启超 读之,欣怿咏叹 黄子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