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概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审计学概论

审计学概论作者:编辑、剪辑:来明敏

ISBN:10位[7308029239] 13位[978730802923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

定价:¥19.00 元

内容简介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教材试图用14章的篇幅,阐明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第一章信息、鉴证与审计,从生活中信息的重要性引出鉴证服务的意义,进而说明审计概念。第二章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为了拓展对审计的认识,而对执行审计行为的机构、行业及其职业标准的介绍。第三章审计报告,呈现审计行为的最终成果,以便于同学们明确审计工作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以后各章的内容。比如,明确了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后,才能理解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等,使本书的目标明确,思路有逻辑性。第四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五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第六章法律责任,说明审计行为的程序性、规范性、责任性。第七章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介绍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业务种类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定义、目标及过程。第八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围绕审计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合理基础的基本原则,突出审计工作的重心在于获取审计证据,从而依据证据就被审对象表示专业意见。第九章接受客户委托和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的计划性。第十章客户的战略风险及其评估,论述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应该首先从影响客户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因素以及行业因素着手,分析客户的战略风险。第十一章客户的经营风险及其内部控制,在分析客户战略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经营风险以及相应内部控制制度。第十二章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讲述对客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进行测试,并对账户余额等进行实质性程序。第十三章审计抽样,体现了抽样审计是当代审计的特点之一。第十四章计算机审计,体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下审计方法和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目录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审计与审计学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复习题

……

书摘书摘

这一时期,我国审计日益演进,有所发展,但由于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审计工作进展很慢。

改革开放后振兴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财税监督、货币管理等工作是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的。1979年以来,我国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主要是抓经济建设,为适应这种需要,我国在1980年恢复和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确立了国家审计的地位,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在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审计机关,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1993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1994年8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至此,我国形成了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制度和审计工作进入了振兴和腾飞时期。

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西方国家的审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审计的产生,也是政府审计在前,民间审计在后。据有关史料介绍,官厅审计起源于几个首先进入私有制社会的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在王宫里设置有监督官,对受托负责经营管理财物收支的官吏的账目讲行检查。古希腊雅典城邦曾出现对即将卸任的官员经管财物的账目,由公选出的代表进行审查、公证,然后才能离职。古罗马奥古斯一都皇帝,曾于公元5年下令派遣检查官员,分赴各地审理账目。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设有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国家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如法国在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已设有审计厅,资产阶级大革命后,拿破仑一世时创建了会计法院,其任务主要是对联邦政府以及政府各部和市镇的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至今,会计法院仍是法国政府实施事后审计的最高法定机构。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审计,不论从组织机构上还是方法上,都还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

在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政府审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议会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并对政府行使包括财政监督在内的监督权。为了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切实执行财政预算法案,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西方国家大多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美国于1921年成立的总审计局,就是隶属于国会的一个独立经济监督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