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黑巴丹鹦鹉

【物种名称】 黄尾黑巴丹鹦鹉
【中文别名】 黄尾黑凤头鹦鹉
【拉丁学名】 Calyptorhyncus funereus
【英文名称】 Yellow-tailed Black Cockatoo
【科属分类】 鸟纲 、鹦形目 、凤头鹦鹉科
外形特征:
体形特征: 依据不同亚种 从58CM~65CM不等 。黄尾黑巴丹鹦鹉大部份为黑色,大部分的羽毛边缘都有黄色,脸颊有黄色羽毛,尾巴也都有黄色长条的部分,雌鸟脸颊的黄色面积比雄鸟来的大,鸟喙为浅棕色,尾部的黄色有黑点,雄鸟的鸟喙则是黑灰色,年幼的黑凤头鹦鹉类似成年雌鸟,但不同的是年幼的雄性的脸颊有着比较小块面积的黄色。
分布范围:
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从昆士兰南部到艾耳半岛和塔斯马尼亚岛。
生活习性:
在森林中以撕开树枝取食蛀虫和甲虫为生,也吃种子、坚果、浆果和花。在树枝上栖息、觅食,喜在黎明和傍晚去喝水,常贴近树端飞过寻找食物。成鸟鸣声高亢悠长,亚成鸟则发出"嗥嗥"声,彼此间以响亮鸣声保持联系。以坚果,种子(野草的种子),花蜜,浆果,水果,植物的嫩芽和小昆虫为主,最喜欢的食物为当地的树和松果。
生长繁殖:
繁殖期因地方而不同,一窝通常1颗卵偶尔2颗,孵化期约 28天,只由母鸟孵蛋,如果2颗蛋皆孵出,较晚孵出的幼鸟常被亲鸟忽略而死亡,幼鸟孵出后,母鸟会待在巢中3个星期,公鸟一天会喂食母鸟2次,雏鸟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人工繁殖鸟非常少,在国际上的繁殖业者与鹦鹉养殖皆很少见,新引进的红尾黑巴丹鹦鹉在适应环境后会非常健壮,刚开始的饮食改变可能导致一时的饮食适应不良,需要大的鸟舍,过小的笼子或笼舍会使它们沮丧与失去活力,对于过于潮湿与寒冷的环境敏感,提供新鲜树枝供其啃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