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林文祥(1909~1985年)

林文祥,号秀民。莆田县江口镇顶墩村人,60年代末定居涵江华侨新村(今涵东街道办事处新区居委会)。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民国15年(1926年),文祥随叔父南渡,经营脚车生意。民国35年迁居雅加达,与胞弟文瑞合创福兴隆汽车有限公司。

民国37年,文祥会同兴安会馆共同集资荷币5万多盾,扩建江口锦江中学校舍。50年代,又捐资扩建教学楼。

1952年底,文祥在任职雅加达兴安会馆主席期间,筹募基金,兴建兴安会馆大厦;创办兴安中小学,支持当地华文学校。并创办大众诊疗所。同时,集资在家乡试办江口平民医院;创办澄波小学。三年困难时期,带头并发动侨胞寄运回大批化肥等,支援家乡生产。

文祥为人忠厚,热衷公益事业。历任雅加达汽车商公会理事,兴安会馆主席,中华侨团总会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中华中学董事长,吧城中学董事,全国侨联代表,福莆仙总义祠及广化寺执委等职。1956年赴北京观光,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

1985年逝世,终年76岁。

林文祥(1913-1994)芗剧著名老艺人,漳州市芗剧团艺术顾问。出生于闽南晋江安海。20世纪20年

林文祥
芗剧老艺人林文祥在传授唱腔

代,台湾歌仔戏开始进入厦门,林文祥向一位名叫黑根仔的鼓师拜师,时年12岁。

在东南旅社台湾老板的鼎力支持下,林文祥继续向台湾艺人学习歌仔调、歌仔戏由此步入他终身的歌仔戏生涯。林文祥也因此而成为台湾歌仔戏传入闽南后的第一代演员、乐师。30年代前后,林文祥与陈瑞祥、吴太山、邵江海等人成为传授歌仔戏的中坚力量。

1941年在协助邵江海改编《雪梅教子》这出戏里的训商辂唱段,林文祥创作了叠板杂碎调什一字句句式。1942年,林文祥先后到新艳春班、丽华班教戏。解放后,林文祥先生受聘在龙溪地区芗剧团和地区艺校任教,先后参予指导了《加令记》《逐荷志》《碧水赞》《南方来信》等多部芗剧音乐设计工作,对芗剧音乐的推陈出新起了很好的示范。

文革后期,林文祥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技艺传授给年青演员和新音乐工作者。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向海内外发行的《芗剧传统曲调选》一书,在编辑中得益于林文祥先生无私的指导奉献,该书能比较全面地体现芗剧(歌仔戏)传统曲调演变历史面貌,弥补了福建地方剧种音乐在国家出版社出版的空缺,是林文祥先生在晚年对芗剧(歌仔戏)历史的总结继承最重要的贡献。[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