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山大学副教授男,1968年1月,籍贯:湖南,博士,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阳离子聚合与功能高分子合成(目前的研究兴趣在光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作简历1996年7月至今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1999年6月获副教授任职资格

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 台湾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阳离子聚合与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光电材料的合成)讲授的主要课程高分子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文献等承担的科研项目1. a-蒎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功能化及应用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基金984149), 1999.1-2000.12, 负责人

2. 天然萜烯单体活性阳离子聚合及新型嵌段共聚物合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874040), 1999.1-2001.12, 第二主要成员

3. 天然萜烯活性阳离子聚合及新型嵌段共聚物合成研究, 国家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1999.1-2001.12, 第二主要成员

4. a-蒎烯/苯乙烯共聚动力学及环境友好产物设计合成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60010), 1996.10-1999.9, 第二主要成员

5. a-蒎烯/苯乙烯正离子共聚合及其复合催化剂设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474184), 1995.1-1997.12, 一般成员教学研究项目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高分子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研究”,负责人获奖情况“a-蒎烯/苯乙烯的有效共聚合及微臭氧化-薄层层析分离分析技术”,1998年获广东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论著1. 梁晖,邓云祥。乙烯基阳离子引发剂的新进展,高分子通报,1994, (2):80

2. 梁晖,黎昱,卢江等。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合成树脂及塑料,1997,14(3)∶20-23(EI收录)

3. 梁晖,卢江,邓云祥等。α-氯代乙苯/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合,石油化工,1998, 27(6)∶406-410

4. 梁晖,卢江。β-蒎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应用化学,1998,15(3)∶47-50

5. 梁晖,卢江,张仁俊等。SOCl2/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苯乙烯阳离子共聚反应研究 (I) SOCl2/TiCl4引发体系的共聚合性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14(6):57-60

6. 梁晖,张仁俊,卢江等。SOCl2/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苯乙烯阳离子共聚反应研究 (II) 聚合条件对共聚反应活性及其产物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15(4):38-41

7. Liang H., Lu J. Synthesis of poly(b-pinene)-g-polystyrene from allylic brominated poly(b-pinene) J.Appl.Polym.Sci. 2000,75:599-603(SCI收录)

8. 邓云祥,梁晖,卢江等。Lewis酸/SOCl2复合引发体系α-蒎烯聚合作用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11(2)∶18(EI收录) 9. 黎昱,梁晖*,卢江等。SOCl2/SnCl4-DMSO/n-Bu4NCl引发体系苯乙烯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的研究, 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10(4)∶542-547

10. 卢江,梁晖,张仁俊等。AlCl3/SbCl3引发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引发活性种本质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7(8)∶1314(SCI收录)

11. 卢江,梁晖,毛凤生等。AlCl3/SbCl3复合体系引发α-蒎烯/苯乙烯阳离子共聚合,应用化学,1996,13(1)∶10

12. 卢江,梁晖,廖荣孜等。PS-SbCl3/AlCl3引发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13(5)∶21-25

13. 卢江,梁晖,陈芬。α-蒎烯阳离子聚合二聚体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11(1)∶95

14. 卢江,梁晖,张仁俊等。α-蒎烯、β-蒎烯、苎烯阳离子聚合的研究,高分子学报,1998,(6):698-703(SCI收录)

15. 卢江,周小明,梁晖等。聚α-蒎烯羟基化和聚α-蒎烯大分子单体的聚合性能,石油化工,1998,27(11):802-806(EI收录)

16. 邓云祥,丁少雄,梁晖等。复合引发体系SbCl3/AlCl3/D的α-蒎烯聚合动力学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1999,12(3):263-267

梁晖 北京交通大学 副教授女,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个人简介1988.9 - 1992.7 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1992.9 - 1995.3 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硕士学位;

1995.3 - 1998.4 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1998.7 - 2000.10 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讲师;

2000.11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1、风力发电变流系统的研究

2、开关电源的研究

3、电力电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科研成果“8K电力机车功率因数补偿系统的研制”,通过铁道部鉴定,已批量推广,获省级技术进步二等奖。在研项目1.国家863项目“MW级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研制”;

2.国家863项目“流光放电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的研制”;教学活动本科生必修课:电力电子技术

本科生选修课:开关电源技术主要论著1.基于DSP控制的小功率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电力电子技术

2.无位置传感器直流无刷电机的DSP控制,电力电子技术

3.Research on Multiple Boost Converter Based on MW-level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ICEMS 2005

4.A DSP Control System for th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n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ICEMS 2005

5.DSP Control System of Brushless DC Motor without Position Sensor,ICEMS 2005工作经历1998.7 - 2000.10 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讲师;

2000.11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