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柑炭疽病
贡柑炭疽病症状特点:
1叶片症状特点:
叶尖或叶缘先发病,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褐色,病健组织分界明显,干燥时病斑灰白色,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见朱红色带粘性的小液点。遇气温较高且连续阴雨,表现为“急性型”病斑,嫩叶叶尖初呈沸水烫伤状暗绿色或青褐色,随后迅速扩展成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波纹状大斑,病叶很快脱落。
2枝梢症状特点:
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或遇寒害后,在叶腋芽处出现淡褐色椭圆形或长棱形病斑,
初期病部褐色,后呈灰白色,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当病斑环绕枝梢后,病梢由上而下卷缩枯死;嫩梢发病遇连续阴雨,也表现“急性型”症状,嫩梢似沸水烫伤状,3~5天内凋萎,变褐腐烂。
3花穗症状特点:
花开时,病菌侵染花器,花穗变褐,发生花腐,引起落花。
4果实症状特点:
初呈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形小斑,后扩展至全果;天气潮湿时,病果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及淡红色小液点,随后病果腐烂干缩成僵果,不易脱落。果梗受害,造成“枯蒂”,引起果实脱落。成长后的果实受害,其症状表现有干疤、泪痕和腐烂3种类型,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干燥时呈干疤型,病斑边缘明显,黄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皮革质;在近成熟期或贮藏期果实感病呈果腐型,多从果蒂处呈淡褐色水渍状斑,后变褐腐烂,病斑上可见许多黑色小点。
5苗木症状特点:
一般在离地面7~10cm或嫁接口处出现不规则的深褐色病斑,严重时主干枯死延及枝条干枯。
柑桔炭疽病防控策略
根据柑桔炭疽病菌具有潜伏性侵染的特性,根据去年病害发生流行情况,结合当前田间病情,防治上应以适时采收,加强栽培管理,注重修剪,及时排灌,增施机肥,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为主,在做好清园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喷药保护,同时防止虫害、冻害、日灼和机械损伤等,使柑桔树势生长健壮整齐,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
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
1做好测报工作:即根据菌量、品种抗病性、天气和栽培条件等有关因素预见今后一定时期的病情(静态预测)或今后流行发展的变化(动态预测)。不定期进行调查采样,分离病原,做好测报工作。田间监测 即在植物病害流行的研究和综合治理中,对田间流行实况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定量观测。田间监测所提供的科学信息最为全面和真实,是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之间的必要桥梁。
2注重适时采收:改变果农无限期延长采收期为在正常成熟期内抓紧采收,及早恢复树势。
3做好清园工作:改变果农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为及时彻底清园,可结合冬春修剪,剪除病虫枯枝,摘除、捡拾落叶、落果,并集中烧毁,铲除病原菌,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4科学修剪,防止树冠郁蔽:改变果农不修剪的习惯,果园栽植过密,成园后树冠密蔽交叉,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繁殖,且防治难度大,收果后要及时修剪枝条,通过合理、科学修剪,防止树冠郁蔽,使树形呈开窗型以利通风采光,恶化病害的滋生繁殖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果实内含物中有机养分的积累。
5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改变果农偏施复合肥、氮肥的习惯,通过配方施肥,增施菌肥,均衡施肥,减施氮肥,调节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提高果品质量。要改进传统农作习惯,重视越冬肥,做到及时足量施入,此期施肥应达到全年总施肥量40-60%,以有机肥为主,适量配施速效肥,于采果前后7-10内施完,每棵树可沟施 1.5 斤沤熟花生麸和 1 斤速效复合肥(按产量 100 斤果树计),以保证结果树的树势恢复壮旺,促进花芽分化。果园树体营养及春梢肥水要管理好,春节前春梢及花芽抽出前 10 天左右,追施一次速效水肥,用来促春梢及加快春梢老熟,及时恢复树势,增强抗病力。各产区还可根据土壤特性、结合土壤墒情和施肥时期适时翻耕,增施有机肥。
6排除积水,防止根系缺氧:炭疽病发生偏重的桔园都存在地势低洼、积水多的问题,水田、平地桔园要特别加强排灌渠道建设,以降低湿度,控制病害发生,水田建园最好起垄栽植,平地果园应根据地势挖40cm深纵横交错的排水沟,以有效地防止“大水漫灌”和台风雨造成的“积水”危害。
7科学使用调节剂:改变果农盲目大量使用各种叶面肥、保花保果剂、激素的习惯,推行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保花保果。
8加强喷药保护和防治:改变果农盲目用药、滥用农药、超常用药的不良习惯,变为科学使用农药,预防为主、对症下药,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菌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在春夏秋梢期各喷1~2次杀菌剂,或在初发病时开始喷药防治,施药间隔10~15天,连续喷药2~3次。可选用62%双博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800~1000倍液,10%世高颗粒剂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凯润乳油1500~2000倍液轮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