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况作品名称:【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1]

创作年代:元

作者姓名:虞集

作品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名称:双调

曲牌名称:折桂令

原文【双调】折桂令

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鸾舆⑴三顾茅庐。汉祚⑵难扶,日暮桑榆⑶。深渡南泸⑷,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⑸。天数⑹盈虚⑺,造物⑻乘除⑼。问汝何如,早赋归欤⑽。[2]

注释⑴鸾舆:皇帝的车驾,亦指代皇帝。此处指代刘备。

⑵祚:皇位。

⑶桑榆:指日暮时,因日暮时夕阳光照在桑树和榆树梢上。古人据此又用以比喻人的暮年垂老之时。

⑷泸:泸水,今金沙江。

⑸云殂:死亡,云为语气助词。

⑹天数:天命。

⑺盈虚:圆缺。

⑻造物:指主宰创造大自然万物的神灵。

⑼乘除:增减。与“盈虚”意近,都是指此消彼长的变化。

⑽归欤:即归家吧。欤,语气助词。

译文刘备三顾庐请诸葛亮出山。可是蜀汉王朝难以扶持,已成了一蹶不振的残局。诸葛亮五月渡泸,南抚夷越,西和诸戎,北拒曹魏,力阻东吴。美妙呵周瑜的神奇兵术,悲叹呀关羽早早死去。人世间一切世事全由天定,造物所致。问你要怎么办?还是早点归隐吧!

作者

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作者虞集

虞集[3]

(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人,八百居崇仁(今属江西)。官至奎章阁待书学士,晚年以目疾辞官回乡。以诗文著称,有《道园学古录》。现存散曲仅一首。

背景此曲由席上偶谈三国蜀汉事引发。元末陶宗仪曾记载集作此曲的逸事。虞集一次在童童家宴集时,有歌儿顺时秀唱一支《折桂令》:“博山铜细袅香风……”一句两韵(如:铜、风),名为“短柱”。虞集就以席上偶谈及蜀汉史迹为主题,即席赋成这支“短柱体”曲子。

赏析这首《折桂令》是咏史作品,形象地描绘了三国时代群雄逐鹿的局面,称颂了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此作用难以驾驶的短柱体,写得精妙妥贴,流畅自然;体栽别致,典雅古朴,别具一格;以尺素之幅描写广阔的斗争画卷,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概括力。但作者把三国的盛衰兴亡,归结为“天数盈虚,造物乘除”,就未免陷入了消极的宿命论思想。因此他面对历史与现实只有早日归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