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莒国
东周时期由于“礼崩乐坏”,形成“春秋无义战“的局面。莒国东夷文化由此却得到舒展、发展的机遇。
1.春秋莒国是海岱区政治舞台上仅次于齐、鲁的最重要的东夷大国之一。以隐公二年“莒人入向”,首开《春秋》灭国记录。又有“莒人伐杞”,“莒人灭曾”的记录。莒国国君,除春秋早期一些不书其名的“莒子”外,有兹平公、纪公、渠丘公、犁比公、展舆(自立之后当年就逃往吴国)、著丘公、共公、郊公。莒国以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灭于楚。
2.据《山东通志.文物志》,春秋莒国故城“位于今莒县县城四周,东邻沭河,城内以西周至春秋遗物最多”。
3.有关春秋莒国的考古发现主要有几批:
(1) 莒南县花园村和老龙腰两座莒国殉人大墓。
(2) 沂水县刘家店子两座春秋墓葬和一座车马坑。这两座墓地大墓的墓主显系莒
国高级贵族,有《莒叔之仲子平钟》铭文为证。
(3) 莒县城东前集出土包括《司马南叔匜》等一批铜器。
(4) 沂水县李家庄发现的一组高品位的铜器、有罍、鬲、卣、匜、盘、带穿壶。
(5) 莒县县城东北天井汪出土的编镈、编钟、列鼎一组、盘、鉴、伞状夔纹盖罍、
盖鼎、蛇钮平盖壶、歪颈匏壶等21件春秋中期铜器。这组器物属莒器,极富特色。
(6) 莒县寨里河乡老营村出土一组铜器,如龙纹鼎、涡纹鼎。
(7) 莒县中楼乡于家沟出土歪颈瓠状《莒大叔壶》,盒形敦等器。
(8) 沂水县杨庄镇李家坡清理一座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一批铜器有铜鼎、鬲、盘等。
(9) 日照市日照河崖崮日照市日照河崖崮一批完整的春秋初期贵族墓葬,出土有莱
伯嫁女媵器。很可能是莒莱联姻的物证。日照还有其他春秋葬墓的发现。
(10) 沂水全美官庄等地发现也有零星东周墓下层士庶墓葬发现。
以上所列仅是一部分,全部资料,莒县及其邻县境内各县市的文物考古同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会了如指掌。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就已经看到:
(1) 莒国故土的贵族大墓有墓道,墓道偏在墓室东壁南部。墓室很大,近百平
米。
(2) 有腰坑、有殉犬,有宽大的器物坑。
(3) 有数以十计的有葬具的从死者和杀殉的奴隶。
(4) 颇具特色的铜礼器、陶礼器。
莒国葬制,在墓室结构、殉人制度、随葬制度、随葬品类别上,都与鲁故城墓葬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与东夷族的寺国、鄅国目的有较多的共性,堪称东夷文化的典型。不过,他们也随葬作为周礼载体的“王朝正统礼器”,在随葬车马坑方面(刘家店子的车马坑至少有40米长,至少随葬留辆车子)、在随葬物品物质文明精品方面如金剑柄等金器、嵌金漆勺、雕花漆器、成组玉佩、车伞开合装置以及上面提到的大量精美的,甚至是海岱区最精美的,莒国铜器侈糜、夸富方面,反映出莒国统治者的贪欲、享受是必定向齐鲁大国看齐的,甚至以能“僭越礼周”为荣。同时也反映了莒国社会经济水平并不比齐鲁大国为差。
莒国公室内弑杀、政变不绝于史,莒国国君暴虐无道,如莒子庚舆,喜欢剑,每铸成一剑,必以人试,成为国人大患。
终春秋一世,莒同齐、鲁都保持着自恃平等、时而修好、时而交恶,却从不屈从的关系,周旋于晋、楚、吴霸主之间图存图利,既被征伐,又欺压弱小。墨子有言:“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佛之从而爱利。是亦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闻者,以是攻占也”。墨子之言并非完全中肯,但莒国国君暴虐,莒国没有明智、谨慎的外交政策,而与海岱区大小国家敌对,又反复于霸主之间,不能不说是莒国自取速灭亡的原因。这些也不可能展开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