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风华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师

刘风华,女,河南汤阴人,1971年4月出生。1989年至1993年就学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至1996年就学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4年在郑州大学从事文书与新闻采写工作。2004年至2007年就学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古文字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古文字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一、主要论文
1.《殷墟村南系列甲骨缀合二例》,见《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殷墟村南系列甲骨新缀9例》,见《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
3.《殷墟村南系列甲骨缀合4例》,见《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第1辑。
4.2005年参加“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会议上宣读论文《文字源流解说三则》,该文后收入《许慎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出版社)一书。
5.2006年参加庆祝“申遗”成功暨纪念127甲骨坑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宣读和提交论文《村南系列甲骨卜辞中所见伊尹的神能》。
二、课题
1.“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商代文字汇编》的编写,主要承担村南系列各组类字形的整理工作。
2.参加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布展方案的文本撰写工作,主要承担甲骨文展区村南部分的文本编写工作。
3.参与了“河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原文化大典•古文字卷》的撰写,主要承担甲骨文分卷村南部分的编写工作。[1]
广安门中医院医师刘风华,副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陨阳医学院,医疗系。1987年7月-1994年8月在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从事过普外、胸外、脑外等临床工作。1994年9月-1997年6月在湖北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胸心外科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8月至今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外科工作。荣获“1998-1999 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兼任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市分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兼任《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常务编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