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获准以此为基础成立医药学院。现有固定人员4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名,“绿卡工程”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骨干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2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科研人员中有1人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为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糖化学与糖生物学、海洋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分子药理学、海洋药物工程、分子医学生物学、海洋药用资源学。现设有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分子医学生物学、生物活性筛选等12个研究室和1个海洋药物信息中心。拥有独立的、设施优良的研究实验楼,总面积5000m2;拥有用于药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系列配套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达4100余万元。
实验室自1991年开始招收海洋药物研究方向研究生,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特色的药物化学本科专业;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生药学硕士点,同年,接收海洋药物研究方向博士后;2000年,增设了药物化学硕士点;2003年获准设置药物化学博士点;2005年获准设置生药学博士点,建成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形成了我国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特色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2004年10月7日公布的“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实验室所属一级学科在药学学科名列全国第8位。现拥有1个首批设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岗位,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培养本科生323名,硕士139名,博士72名,出站博士后3名;现在读本科生215名,硕士生97名,博士生102名,在站博士后2名。
长期以来,实验室一直围绕着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开发应用研究,承担着国家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十五”期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海洋“863”项目(11项,不含滚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908”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6项)等国家级科技项目38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省部级基金和攻关项目25项;立项经费达5700余万元;已成为我国海洋药物研究领域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之一。1985年,实验室成功研制了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个现代海洋西药--藻酸双酯钠(PSS),并与此后开发的“甘糖酯”、“海力特”等海洋药物和生物工程制品都实现了产业化;目前,三个国家一类新药(抗艾滋病海洋药物泼力沙滋、抗脑缺血药物D-聚甘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几丁糖酯)已进入II期临床研究;抗老年性痴呆药物HSH-971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尿路结石抑制剂HSH-872完成新药临床申报工作;近五年来,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共81项,已获授权2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2篇;与“九五”期间相比,SCI收录论文增长近4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实验室注重与国内外知名的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与美国Iowa大学、美国Michigan大学、瑞典Upsalla大学、德国Duesseldorf大学、法国Brest大学、丹麦Roskilde大学、加拿大McGill大学、法国Ifremer海洋研究所等研究院所在资源共享、人员互派、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对外交流的扩大与合作的深入促进了实验室对外影响与整体地位的稳步提高。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验室将遵循“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自主创新方略的实施为契机,紧紧围绕创新这一时代的主题,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发扬团结勤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培养创新型的高层次药学人才、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