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镇
1、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泥河镇基本概况
该镇位于庐江南郊,属庐南商贸重镇,历史悠久,物阜民丰,素有“皖中明珠”之美誉,荣获“省环境优美乡镇”等多个称号。全镇面积182平方公里,17个村(居)委会,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1]显示,2008年总人口9.53万人。泥河秉承先人遗风,以能贸善贾、勤业拼搏和崇尚守信的精神,初步形成设施完善、功能合理、风貌独特的经典乡镇。[4]

资源环境
该镇物产丰饶、区位优越。地上万亩圩田地肥水美、粮丰草茂,黄陂湖水波浩渺,芦海荡漾,福泉生态山庄松涛阵阵、瓜果飘香。地下铁、高岭土、紫砂、铜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位上乘。境内交通网络交错,合铜公路纵贯全镇,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合九铁路擦肩而过,顺黄泥河而下直达长江,往来便利。
经济概况
该镇载体成熟、工业猛劲。庐江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泥河工业园总体规划6平方公里,按“八通一平”标准规划设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毕。以矿产加工、绿色食品酿造和机械制造为格局的“三大工业经济组团”初具规模。
该镇亮丽、设施完备。以商贸、生活、政务三大功能区打造的集镇建设日新月异,集金融、商贸、文化、住宅于一体,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和谐,具有山、水、城特色的城镇风貌,被誉为“农村里的都市”。人文荟萃、景观秀美。“ 黄陂夏莲”等风景引人入胜,“鼓架山”等古战场踪迹犹存,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层出不穷。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38080
男
19934
女
18146
家庭户户数
10464
家庭户总人口(总)
37549
家庭户男
19452
家庭户女
18097
0-14岁(总)
10076
0-14岁男
5404
0-14岁女
4672
15-64岁(总)
26102
15-64岁男
13527
15-64岁女
12575
65岁及以上(总)
1902
65岁及以上男
1003
65岁及以上女
89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447
行政辖村
黄圩村
[6]大郢村
中黄村
杨柳村
黑土李村
徐湖村
大树李村
戴庙村
陶王村
店集村
后湖村
瓦房村
振兴村
谢街村
大圩村
2、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基本概况
该镇位于潘集区东北部,东与夹沟乡毗邻,南与古沟回族乡隔泥河相望,西与潘集镇搭界,北与怀远县接壤,煤炭资源丰富,潘东公司坐落境内,交通通枢纽225省道全境。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2]显示,2008年该镇拥有15个行政村,65个自然庄,214个村民组,另辖2个社区,,总面积4996公顷,耕地面积38432.5亩,总人口36566人,城镇人口10051人,乡村人口26505人。
农业概况该镇是淮南市北部一个典型的地矿结合的农业大镇,所属15个村中有9个涉及采煤沉陷区,3.7万亩耕地中沉陷区占1.2万亩。在为能源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生态植被遭受破坏。该镇把沉陷区综合治理作为保“民生”的头等大事,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先期规划治理1万亩相对稳沉的塌陷区。田、沟、路、渠综合配套,疏浚、开挖沟渠98条,修建3米宽沙石道路17条,栽种林网5万株。果蔬、花卉、特种养殖、水生植物、休闲农家乐各园区错落有致,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对排除积水的塌陷地复垦还耕;对无法排除积水的塌陷坑,挖塘养鱼,用弃土垫洼地造田,拉矸石围塘铺路,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养殖、种植生态农业系统。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农户以塌陷的土地入股,组建了泥河塌陷区生态发展农业合作社,作为治理后的塌陷区经营、管理机构,截止2009年6月,已有212户村民入股。由合作社对外包租整理和修建的台田、大棚、鱼塘,每年把盈利的60%作为合作社入股农民的红利,30%用于合作社扩大再生产,10%用于合作社的管理,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这一崭新经营模式。
泥河镇后湖村,通过治理采煤沉陷区,建起330亩台田种植瓜果、蔬菜,修挖鱼塘400多亩养鱼,栽植果木1.2万棵,每年新增集体收入6万多元,全村人均增收670元,就地吸纳60名农民成为合作社 “工人”,该村还被命民为“市级文明村”。[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