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通览
图书信息作者:徐金星主编
出 版 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数: 890000
版次: 1
页数: 871
印刷时间: 2008-8-1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4829505
包装: 精装
内容简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海内外华人华裔心目中,她是一条圣河。黄河与其主要支流洛河相交汇的这片广大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渊薮和发祥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地。
早在数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里,洛阳市伊川县穆店村发现的旧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1978年在洛阳市凯旋路东段发现的旧石器遗存,距今大约5万年;近些年在洛阳市北窑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遗址,距今约3~10万年。
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的一种文化,距今大约8 000年。早在1959年,就在洛阳市偃师马涧沟发现了属于裴李岚文化遗存的石磨盘一套。以后,裴李岗文化遗址陆续在古洛阳范围内的巩县、登封、偃师等地发现,后来又在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峡谷与三门峡峡谷分界处的黄河南岸发现,说明河洛地区是裴李岗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到了距今五六千年前,河洛地区分布着许许多多母系氏族聚落,著名的仰韶文化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仰韶文化以首先发现于洛阳城西大约70公里的仰韶村而得名,截至目前,在洛阳辖境内发现的这类文化遗址已经有100多处,证明当时这一带已经是生产相当进步、人烟相当稠密的地区。随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中华大地上,这一带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放射出文明社会的第一线曙光。
目录再版说明
序
前言
河洛概观
洛阳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洛阳历史沿革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文物胜迹
北窑旧石器时代遗址
七里坪旧石器时代遗址
仰韶遗址
孙旗屯遗址
王湾遗址
矬李遗址
灰嘴遗址
妯娌遗址
神禹导洛处
夏都斟(寻阝)遗址
皂角树遗址
偃师商城遗址
西周铸铜遗址
东周王城遗址
春秋滑国故城遗址
宜阳韩国故城遗址
汉函谷关仓储建筑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东汉太学遗址
东汉灵台遗址
东汉八关
黄河八里胡同古栈道
汉魏晋明堂、辟雍遗址及晋辟雍碑
北魏永宁寺遗址
隋唐东都城遗址
东都明堂遗址
东都上阳宫遗址
含嘉仓遗址
洛口仓遗址
升仙观遗址和升仙太子碑
北宋衙署庭院遗址
明福王府遗址
吴佩孚司令部旧址
商汤陵
伊尹墓
伯夷叔齐墓
西周贵族墓地
虢国墓地
东周王陵
苌弘墓
苏秦墓
吕不韦墓
东汉皇陵
汉光武帝原陵
曹魏皇陵
曹魏正始八年墓
……
名人春秋
兵燹战事
典故传说
山水园林
附录一河洛赋、河洛游记选
附录二其他有关资料
后记
再版后记
书摘插图北窑旧石器时代遗址
北窑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洛阳市瀍河区上窑村旁瀍河西岸的三级阶地上,1992年夏季田野调查时发现,1998年6月至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40平方米,获得各种打制石器700余件,并发现少量动物化石及人类用火的痕迹。遗址地层可分为5层:第一层为黄色土,厚约1.5米;第二层为棕红色的古土壤,厚约2.2米;第三层为灰黄色土,厚约2.4米;第四层为深灰色黄土,厚约2.2米;第五层为棕红色古土壤,厚约2米。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实验室热释光测定,地层年代从距今10万年延续到距今3万年。石制品在各层中均有发现,第一层与第二层发现的石制品以小型为主,数量较少;第三层以下发现的既有大型石制品,也有小型石制品,数量相当丰富。据初步观察,该遗址石制品主要是由石英岩砾石制成的初级产品,即石核、石片、石块,其中以石片为最多,二次加工者不多。打制技术主要是锤击法,大多数石核为多台面石核,少数是单台面石核。从石片看,长形石片和宽形石片数量接近。相当多石器是向破裂面加工,加工出的器形主要是刮削器,另有尖状器和砍砸器。该遗址的科学发掘,不仅填补了豫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而且为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南北旧石器考古学文化交流情况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北窑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丰富了洛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内涵和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内容,对于了解洛阳地区此类遗址的分布、文化类型,对探讨本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与旧石器文化的嬗变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