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襄阳怀孟浩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名称】《游襄阳怀孟浩然》

【年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游襄阳怀孟浩然①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②。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③。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④。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⑤。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⑥。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⑦。[1]

作品注释①这首是可能是白居易随其父居襄阳时,凭吊孟浩然旧居所作。

②“楚山”二句:襄阳的青山峻拔陡峭,流经襄阳的汉水浩浩荡荡。楚山:指楚地襄阳的山,不是望楚山。岩岩:高峻的样子。汤汤:水大急流的样子。

③“秀气”二句:那山水的灵秀凝聚成为气象,便是浩然的诗文。

④ “今我”二句:而今我诵其诗文,思念其人来到浩然故乡。讽:诵读。

⑤“清风”二句:浩然清丽恬淡的诗风已无人继承,黄昏时候整个襄阳一派空旷,令人惆怅。清风:指孟浩然清丽的诗风。

⑥ “蔼若有余芳”,好象闻到了鹿门山树木花草的香气。蔼:树森花草繁茂。指襄阳似乎尚有隐逸之高风。与尾句“旧隐”相呼应。[1]

作品简析既然灵秀的山川哺育了孟浩然,山川依旧,却为什么“清风无人继”呢?千古一问,令盛唐以下襄阳文人汗颜 。[1]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谷县,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的祖父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彭城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与符离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和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并称“符离五子”,他们同泛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2]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