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技术
简介情报技术是指获取、处理、存储、检索及传递文字、数字、图像、声音信息而采用的方法和设备的总称。包括计算机、通信、高密度存储、声像、复印、印刷等广泛技术领域及其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情报技术的核心。通信技术,特别是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情报工作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提供了条件。高密度存储技术,特别是磁盘存储器、缩微、光盘等技术为大容量情报资料的存储、检索提供了条件。印刷、复印技术为情报资料的迅速、廉价传递提供了条件。声像技术为声音图像信息的存储、传递提供了条件。情报技术是实现情报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上,情报技术亦称信息技术,通常泛指计算机和通信结合进行信息处理。
发展历史19世纪末美国H.霍勒里思发明的穿孔卡片,是现代情报技术与情报处理结合的最初应用。1946年2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世界第一台ENIAC电子计算机,为情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4年,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图书馆利用IBM701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情报检索系统。1959年,美国H.P.卢恩利用 IBM-650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定题情报提供 (SDI)系统。这个时期的情报输入输出设备为卡片穿孔机和纸带穿孔机,存储设备为磁带存储器,因而建立的情报检索系统为脱机批处理系统。60年代以后,磁鼓、磁盘开始用作主要的辅助存储器,中、小型计算机发展迅速,许多文献工作机构利用计算机建造文献数据库磁带, 并利用计算机编辑出版情报刊物。 196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M.凯塞利用IBM709电子计算机和IBM2741 多通道控制台进行了世界首次联机情报检索试验。70年代以来,各类计算机的性能迅速提高,全数字通信网开始应用,文字、数值、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为载体的各种文献型、事实型、数值型、图像型数据库大量产生。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DIALOG、ORBIT 等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联机终端遍布世界,可检索的数据库达数百个,各国建立的数据库数千个,累计记录上亿条。80年代以来,情报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微型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3个领域。
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家族的后起之秀,在大约15年内经历了4代的发展。1982 年以来,16位微型计算机已成为主流,32位微型计算机也已大量上市。先进的32位微型计算机,运行速度已经达到 8MIPS,比10年前大型计算机运行速度还高,而价格则在数千美元数量级之内。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还包括内存的增大、温盘技术的出现、各种智能接口的出现、汉字功能的实现、各种应用软件的研制等,这些强有力的功能为情报处理和存储的分散化和情报系统各层次结构的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
数据传输技术的新发展,主要是数据通信网的普及和卫星通信、光纤传输的发展。70年代末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能建立的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据统计,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上百个公用和专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此外或有数不清的局域网。计算机信息处理和通信相结合,是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柱。 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全文传输、图像传输等大量信息的传递和微机群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了技术条件。光纤传输和卫星通信已成为情报传输的两大支柱,为实现高质量、高可靠、低成本的情报传输提供了条件。
基本内容情报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按情报处理流程,利用计算机、通讯等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大体可分为情报输入技术、情报存储技术、情报处理技术、情报输出技术、情报传输技术和文献复制技术等几个方面。
发展前景情报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目前仍在日新月异发展中。总趋势是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高密度存储技术将进一步结合,情报技术应用进一步社会化,技术产品价格性能比更加改善,各种技术和应用将面向普通用户,全面实现智能化。
国外预测,微机群与大型情报中心联网,将是未来情报系统的主要形式,联机情报检索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联机用户将大量增加。集中型情报系统将普遍采用大型光盘,数据库存储容量将达到百万MB量级以上,将普遍提供全文和图像信息的检索和流通服务,并将为小型个体情报检索系统提供批发型数据库服务。情报的加工和流通将进一步走向自动化和全电子化,作者写作、编辑部编辑、出版发行、数据库化、联机检索、全文提供等合为一体的"联机链"方式,将成为未来数据库生产和流通的新模式。事实数据库尤其全文数据库和数值数据库将大量增加。"事实检索"和"知识检索"型情报检索系统和软件将迅速普及。小型个体的检索系统将存储经常存取的信息,包括文献、图像、全文数据库,而且通过局部网为普通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这类系统将普遍采用容量在1000MB以内的光盘。情报处理和服务分散化的结果,将大大提高各类信息的生产和利用。 用户将 普遍采用高性能微型机作为终端,具有智能的、图像的、专家系统型的接口,更便于选择数据库、编制提问式、上下转录数据库、分析和评价情报并可转送情报给其他用户或本地打印。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是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和其他办公局部网联结,形成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把数值和文字处理、文件传递、电子邮政、机器翻译以及话音图像的传递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异种机型的计算机终端和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之间将实现自由通信。计算机、通信和数据库3 者结合将进一步发展为把话音、影视图像和文字数据的流通和利用融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UIS),或称综合信息数字通信网(ISDN),估计90年代后将形成全国性网络,终端将像现在的电话那样普及。用户可以随意选择传输速率,最高可达64000波特, 可以传送和检索包括全文、图像在内的各种信息。具有自然语言处理和推理能力并可按用户的要求以任意信息压缩比输出信息或自动摘录摘要的智能型检索系统将实用化。图像识别和声音输入等多样化输入技术将得到普及和应用,从而提高加工原始情报源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解放建造数据库的生产力。
情报技术的进步又将给情报服务产业带来重要影响。由于数据通信的高速化和智能系统的普及,用户进行情报检索的所需联机时间将缩短,情报检索系统的计价收费结构势必进行调整。用户可从情报系统抄录数据库并且可以无数次地重复使用,与目前的版权法和数据库生产商的政策相抵触,国家需要重新制订有关的法律和政策。由于联机全文数据库的提供和个人情报检索系统的普及,图书馆的利用和部分利用率较低的期刊杂志的订阅将受到影响。情报系统的智能化,也将逐步改变情报检索专家的作用,图书馆、情报部门的"中间人"职能将随着相应发生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