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英
人物简介唐素英
[1]
唐素英,女,江苏盐城人,1935年3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产育种养殖专家,中共党员。曾任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池塘养鱼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2]
科研情况唐素英同志30多年来长期深入实际忘我工作,不遗余力地献身水产养殖事业。
早在70年代,她为北京市最先引入了团头鲂、罗非鱼和白鲫,在生产上不断推广应用,并主持了团头鲂、草鱼染色体和人工诱导异源四倍体的研究。80年代进行基因移植的研究和主持德国鲤及其杂交种的研究,培育出了生长快、产量高的杂交品种,受到生产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应用,特别是以鲤鱼为主亩产1500公斤的高产技术研究,有重大突破。该项成果根据池塘生态系统能量与转换规律、鲤鱼的营养需求,采用高密度投放大规格鱼种,同时配养鲢、鳙鱼以调节水质人工控制水质,研制全价颗粒饲料喂养的方法,解决了影响池塘高产的食物、氧气和代谢产物三大关键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大幅度地提高了池塘载鱼能力,创造出亩产1800-2500公斤全国静水池塘养鲤的最高记录,形成了一整套池塘养鲤的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建立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和饲养模式。该项成果在北京和“三北”地区推广后,鱼产量大大提高,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研究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另外,“机械化养鱼”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她参加了其中的子课题“罗非鱼雄性化及其在工厂化培育苗种中的应用研究”。
她参加的科研项目还有“北京郊区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大面积试验”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饲料开发技术鲤成鱼饲料配方试验及网箱养鲤及其配套技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主持的获奖研究项目还有:“白鲫及其当年养成商品鱼的试验”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她对池塘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平均亩产达1000多公斤,平均规格为155-182克,饲料系数为1.4,为缩短草鱼养殖周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措施,此项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2]
获得荣誉由于她为解决北京市民吃鱼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和“北京电视台”对她的事迹做过报导。1991年她退休以后仍然活跃在北京、天津等地的池塘养鱼的第一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