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佝偻(佝偻)

【读音】gōu lóu

【解释一】曲背。

〖示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妇人白发垂项,佝偻携杖。” 冰心 《印度之行》:“老大爷折了一只腿,架着双柺,老大娘也是佝偻龙钟。”

【解释二】弯曲。

〖示例〗闻一多 《初夏一夜底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拏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峻青 《黎明的河边》六:“他佝偻着腰踏上了堤坡,打了一个踉跄,双手抓住了一根蓬蒿。”

【解释三】驼背:佝偻龙钟。

〖示例〗殷谦《从乞讨的变迁到郭敬明韩寒的狗》:“乞讨始于何年何月,未见书载,推想起来,大概非常古远。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根绝过,即使是在现在,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过市。物接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相关内容】

佝偻病[rickets]:病症名。又叫软骨症。症状为发育迟缓,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引起,多见于小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