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aircraft
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电子侦察、电子干扰或袭击的飞机。电子对抗飞机通常用其他军用飞机改装而成。分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飞机和反雷达飞机:
①电子侦察飞机。通过对电磁信号的侦收、识别、定位、分析和录取,获取有关情报。它装有宽频带的电子侦察系统。
②电子干扰飞机。主要用以对敌方防空体系内的警戒引导雷达、目标指示雷达、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和陆空指挥通信设备等实施电子干扰 ,掩护航空兵突防。
③反雷达飞机。主要用于袭击地面防空系统的火控雷达。它装有告警引导接收系统、反雷达导弹和其他制导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出现多用途电子对抗飞机和无人驾驶电子对抗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告警、施放电子干扰、对敌地面搜索雷达和制导雷达进行反辐射攻击等方式,掩护己方航空兵部队顺利遂行截击、轰炸等作战任务。可以说,电子对抗飞行是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等主战飞机的“保护神”。
电子对抗斗争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最早发生在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期间。而电子对抗飞机则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烟中,其对抗的范围已从通信对抗扩展到了雷达对抗。
二战期间,为了对付敌方新出现的警戒雷达和炮瞄雷达,英、美、德等国相继研制出了早期的电子干扰装置。1939年5月,英国人首次开发成功机载型电波干扰器,经过改进后,于40年代初安装在轰炸机上,在对德国本土进行空袭时,用它干扰防空雷达。同一时期,美国航空兵为了减轻德军防空部队炮瞄雷达的威胁,开始为轰炸机配备APT-2型电波干扰器,结果飞机的损失率由12.6%降到7.5%。此外,美、英还将“惠灵顿”、B-24等型轰炸机改装成电子侦察机,对德军的雷达、通信系统进行侦察。
五六十年代,电子对抗技术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专用电子对抗飞机,如美国的P2V-7电子侦察机、EB-66电子干扰机、F-105G反雷达飞机等。大部分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如美国的F-4、英国的“掠夺者”等型飞机已开始配备较完善的机载自卫干扰系统。
70年代以后,机载电子对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电子对抗设备日趋完善,电磁频谱斗争的范围不断扩大。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以军把电子对抗技术和电子战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一举将叙军19个地空导弹阵地全部摧毁的胜利。此战,成为现代电子战的典范。以军不仅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电磁优势,而且在作战中更多地注入谋略因素,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无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技术勤务飞机,辅助和指挥己方的战斗机、攻击机实施精确打击行动,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海湾战争是另一场规模更大的、以电子战为发端,且电磁斗争贯穿始终的现代战争。在“沙漠风暴”开始之前5个小时,多国部队就派出EA-6B、EF-111、F-4G、EC-130等专用电子对抗飞机,对伊拉克境内的雷达、通信、指挥设施和防空系统进行了强烈的电磁干扰,使伊军雷达荧光屏一片“白雪”。大规模空袭发起后的头一个小时内,在前头开路的F-4G等飞机,就向伊军雷达和防空阵地发射了200余枚高速反辐射导弹,从而保障了攻击编队的安全突防。多国部队实施的“白雪”电子战,造成了伊军通信中断、雷达迷盲、指挥瘫痪、防空导弹失灵,大大提高了己方作战飞机的生存率和行动自由度。
战后,美国海军反映,当战斗机编队有EA-6B电子干扰机护航时,几乎就没有受到伊军地对空导弹的攻击。实战结果再次证明,只有夺得整个战场的制电磁权,才能获取制空权,并进而以较少的损失赢得战争的胜利。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飞机的战损率只有千分之0.3,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电子对抗飞机的支援和保障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