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桥游记
基本信息名称:《高梁桥游记》
年代:明朝
作者:袁宏道
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高梁桥在西直门外[1],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2],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误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3]。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4],水与堤平,丝管夹岸[5]。趺坐古根上[6],茗饮以不酒,浪纹树影以为侑[7],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8],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9],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10],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11],观梅花而返。[1]
作品注释[1]高梁桥:位于北京西直门外,跨高梁河,故名。
[2]精蓝:指佛寺。精,精舍,僧人住室。蓝,伽蓝,佛寺。
[3]王章甫:王袗,字章甫,汉阳人。寂子:和尚名,不详。
[4]微岚:山中雾气稀薄。
[5]丝管:指音乐。丝,弦乐器。管,管乐器。
[6]趺(fǘ)坐:结跏趺坐的省称。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是双足交迭而坐。
[7]侑(yòu):劝人(饮酒或进食)。文中指“侑者”。
[8]痴禅:傻和尚。
[9]诟(gòu):骂。
[10]黄昭质:黄韑,字昭质,黄辉第四弟。万历二十年中进士第。时在京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11]极乐寺:旧址在北京西直门高梁桥以西三里,滨临玉河。建于嘉靖年间,毁于明末天启年间。[1]
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