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派艺术
起源
一种建筑艺术风格,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世纪20年代,正是一个充满机械动力感与世纪新精神的时代。期间,美国的城市与工业发展特别显示了新世纪对机械文明的崇拜与乐观的形态;当欧陆还在努力修复其在大战中受损的古老建筑之时,美国各大城市在工商业刺激下,已积极地开始大兴土木,摩天大楼在各地如雨後春笋般地出现。特别是美国东部纽约地区以及中西部五大湖地区,受商业热潮及机械文明的影响,渐渐摆脱十九世纪末新古典主义风潮的包袱,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发展出一种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建筑折衷风格,後人引用了1925年巴黎艺术装饰工艺展的名称,将这段时期的风格形式命名为装饰派艺术风格(Art Deco,1925-1940)。
◎特点
Art Deco建筑重视几何块体、重复线条,以及曲折线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融合了立体派、表现主义、未来派,以及构成主义等当代艺术的特色,更强烈地受到世纪初社会时代的影响;包括了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娇嫩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都成为Art Deco最鲜明的特色。同时,随著欧美帝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玛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如埃及古墓的陪葬品、东方图腾、希腊建筑的古典柱式等等。
◎代表
其中最典型Art Deco的建筑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与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20年代末期建造的纽约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尖顶以铝材铸造,建筑外观则以简单俐落的线条装饰,并逐渐往顶端渐缩至塔尖的亮丽造型,在当时深受大众喜爱,亦是纽约著名的地标之一。而比帝国大厦早1年完工的克莱斯勒大楼(Chrysler Building)更以不锈钢建材塑造出一种近乎浪漫的金属尖塔,节节上升的尖塔是由重叠的数个圆弧拱组成,上面则以镍铬钢材为框,构筑出连续的三角窗,犹如一列列尖锐的锯齿,整座金属塔由27吨重的不锈钢制成,使得整栋大楼高达1046英尺,比巴黎艾菲尔铁塔还高。虽然帝国大厦的高度很快地便凌驾克莱斯勒大厦,但这栋由建筑师范艾仑(Van Alen)所设计的金属顶摩天大楼,却被公认为是20年代曲折线条装饰派建筑的极致作品。
◎地位
与其说是现代艺术上的〞运动〞,不如说是现代设计上的〞运动〞。出现于20年代的法国,属法国风格,不过在30年代一方面与美国、英国风格混合, 另一方面也在美国、英国风行。艺术装饰派的字源为1925年的〞巴黎艺术装饰与工业展 〞,当时的语意为〞最豪华〞的意思。这运动的起源大概可追溯到现代美术运动中的立 体派、野兽派也同时受到俄国芭蕾舞、非洲艺术、埃及艺术的影响。艺术装饰派可以说 影响了许许多多前现代的设计师,如霍夫曼(Hoffmann,J)、莱特(Wright,H)、阿道 路斯(Loos,A)等人的作品。艺术装饰派并非只是追求豪华,当时也开发了不少新的、 华丽感的便宜材料与作法(技法),只是特别受到现代主义的设计师强烈的攻击罢了。 很奇怪的是到了60年代,又兴起艺术装饰派的复活,特别是摆明着与现代主义对抗的姿 态出现,这也多少开启了〞后现代主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