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桑美
2006年第8号台风。

简介桑美强度超过1956年第12号台风,是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
中心最低气压:915hPa
最高风速:195km/h(105kts)(十分钟最大平均风速),260km/h(140kts)
(一分钟最大平均风速)。
特点发展迅速、移动快
“桑美”于5日晚上在关岛东南方的洋面上生成到登陆时,以平均每小时27.3公里的速度快速移动,强度迅速加强,4天内迅速加强成为超强台风;并且成超强台风后移速增大到每小时30公里。在整个台风生命史中,始终保持这种快速移动的台风并不太多见,特别是如此强的超强台风一直持续如此快速移动更为少见。
风力大
“桑美”登陆后,周围的风力特别大。10至12日,浙江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以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内陆大部地区出现了8~10级大风,其中浙江东南沿海和福建东北部沿海部分地区的风力有11~12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4~17级;福鼎市10日17~20时连续3小时阵风风速超过40米/秒。浙闽两省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均打破了两省极大风速的历史记录。浙江苍南霞关和福建福鼎市合掌岩部队测站(海拔高度700米左右)的气象仪器分别测到68.0米/秒和75.8米/秒的陆地器测台风大风风速,仅次于1962年9月1日香港大老山测得78.9米/秒的台风极大风速值。另外,江西东北部(包括鄱阳湖湖面)也出现了6~8级大风,局部地区风力达9级。
降雨强而急,且降雨地点集中
10-12日,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浙江南部以及福建北部和江西中北部的部分地区,其中,浙江苍南云岩430毫米、平阳水头317毫米,福建柘荣鸳鸯头320毫米、福鼎管阳314毫米、柘荣青岚293毫米;特别在10日傍晚至上半夜,浙江苍南云岩和平阳水头5小时降雨量分别达到了374和233毫米。
中心气压低
“桑美”生命史中最低中心气压曾达915百帕,且一直维持到离海岸线80公里左右的时候。登陆时仍为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20百帕,是1949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历史上登陆大陆的超强台风也只有1956年第12号“Wanda”,它于8月1日在浙江象山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55米/秒,中心低气压923hPa。
正是由于“桑美”的风力特别强、强风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降雨时间集中,给浙江苍南和福建福鼎的部分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转移群众人数历史第一
截止到8月10日16时,浙江省共转移989937人,其中温州转移509708人,台州转移285606人,丽水转移17216人,舟山转移25820人,宁波转移89480人,绍兴转移29409人,金华转移25002人,嘉兴转移1744人,湖州转移5952人。沿海地区回港避风船只共34313艘。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透露,“桑美”登陆点所属地温州此次人员转移人数已达到历年最多,远远超过去年“麦莎”转移的33万人。另外,据了解,“桑美”登陆前,福建省安全转移人员56.9万人。
第一次进入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
为了更好地做好“桑美”气象服务,减少损失,中国气象局于8月10日上午9时30分首发《中国气象局台风应急响应命令》,宣布浙江、福建省气象局和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进入台风一级气象响应状态。这是中国气象部门第一次进入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
生命历程及路径生成
桑美的前期扰动由高空冷涡转化而来,于2006年8月5日加强为热带风暴。
发展
“桑美”形成后12小时,大致都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偶有向北偏西方向移动。8月6日凌晨,“桑美”以热带风暴强度横过关岛,上午8点位置在13.8°N 144.2°E。8月7日凌晨,“桑美”逐渐横过北马里亚纳以西,并向琉球群岛移动。8月7日5时,“桑美”达到强热带风暴。之后“桑美”对流日益强盛,并有发展中心密集云区的趋势。8月7日14时,桑美增强为台风,在之后的1天多,“桑美”的强度被中国气象局一直定在35m/s,发展比较缓慢。
8月8日,“桑美”开始出现向西北偏西移动迹象,进逼琉球群岛。“桑美”的增强速度虽然没有明显提升,大体维持气候平均值,但依然在当天被JTWC升格到二级台风。“桑美”环流开始紧缩,同时低层风眼开始显现,对流日益强盛,核心区紧密,眼墙进一步巩固,是一股环流半径在300~400km的中型热带气旋。
8月8日夜间,“桑美”逐渐进入130°E线,此时“桑美”的环流进一步缩紧,眼墙结构建立完整,低层风眼清晰。良好的环境使得“桑美”在进入8月9日后高速增强。8月9日凌晨到上午,“桑美”风眼逐渐打开,随后中国气象局提升了“桑美”的强度,达到40m/s。之后“桑美”风眼继续清晰化。8月9日11时,中国气象局将“桑美”升格为强台风。9日中午“桑美”进入24小时警戒线,中国气象局以及浙闽两省气象台开始改发强台风警报,。就在台风消息发出仅仅几个小时后,8月9日18时,“桑美”被发出紧急警报,此时“桑美”已经成为一股55m/s的超强台风。两省三防办发出紧急通知,气象台在晚上不断发出紧急警报,提示沿海渔船回港避风,并对海上渔排人员强制撤离,两省撤离了过150万的位于危险的人员,其中浙江撤离了近99万人口。8月9日夜间,“桑美”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60m/s的超强台风,JTWC也给出当年度的封顶强度140kts--五级台风。“桑美”在9日夜间以西北偏西的移向从琉球群岛南部通过,9日21时,桑美位于中国钓鱼岛以东近百公里的海面。
登陆及减弱消散
桑美于2006年8月10日17:25登陆浙江苍南马站镇,登陆时中心气压920hPa,近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随后迅速减弱。5小时后,桑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006年8月11日减弱为热带低压。12日08时停止编号。
影响据调查显示,桑美在我国共造成400余人死亡,近十万间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94.42亿人民币。
因为桑美在冲绳、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省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所以在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被除名。
同名台风2000年第14号超强台风,到达中国近海后向东北移动,未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