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力

马国力简历1953年生于北京。
1969年至1977年在中国民航第二飞行总队从事航空摄影工作。
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就读,毕业被分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部。
1988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组组长。
1989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副主任。
1993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主任。
1998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副主任。
2000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
2004年11月兼任BOB首席运营官。
2005年5月底离开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正式借调BOB。
2008年 10月22日 马国力被正式任命为盈方中国首席执行官及总裁,
马国力的概述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马国力的身份就在不断变化。1992年,他作为记者与另外8名中国人一起参加了奥运会的火炬传递;2000年的悉尼,亚广联又把他推为了代表,而盐湖城冬奥会的火炬手中也依然有他的身影。
新浪体育在今天下午电话采访马国力的时候他正在为晚上的火炬接力路线揭幕仪式等活动的准备进行着紧张的会议,“92年的时候其实我就跑了三分钟,也就300来米吧,回到车上后,我们这些接力者都不说话,那种空白的感觉很震撼,像梦一样,人生的第一次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到后来几次我逐渐有了经验,所以也就更能享受这种荣誉了。”
对于2008年的火炬接力,马国力说:“我更多是在参与幕后的工作,如果有机会让我去继续当一次火炬手,我当然愿意去跑,毕竟这是在咱们自己国家办奥运会啊。”
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现任bob首席运营官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我有几次想到过离开,想到过激流勇退,但是都没有能够付诸行动。这一次恐怕是真的了,从2005年的下半年开始,我大概要将主要精力从体育中心主任的位置上转移了,这是一种被迫却又是一种自愿。
这个转移是为了接受北京2008年奥运会电视转播公司的首席运行官的职务。
2005年5月底,马国力不再担任央视体育中心主任,正式借调为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马国力解释说,“有人说话”就是挑毛病。如果没有人说话,就意味着转播中没有出现大的纰漏。他说,“我们整个团队都在奔这个目标去,希望能够做到百分百。”
一辆军绿色的丰田“霸道”越野车刚刚停稳,身着黑色衬衣的马国力从驾驶座上跃下,大步跨进办公室,人还未落座,就习惯性地拿起桌上的遥控器,打开了长桌正前方的一台超薄电视———CCTV-5:马刺VS活塞,NBA总决赛第一场比赛。他一边把音量调整到最小,一边冲泡一杯绿茶。此刻,电视屏幕右上角显示出“10:00”,马国力一天的工作就此展开。
这里是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大楼二层。5月底,马国力刚刚正式借调到BOB,任COO,即首席运营官。
体育比赛,电视转播,CCTV-5,马国力,业内人已习惯于这几个要素的固定搭配。此时此地,要不是张贴在醒目位置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和BOB的“异化镜头”标志,来访者不经意间定会把这里当成央视体育中心。
在BOB大楼二层,马国力的办公室布置得很简单,一个书架、一张长桌、两个沙发、一把躺椅和一台电视机,充满了约10平方米的空间。书桌上一台电脑,一叠叠中英文资料,一张儿子的照片。
马国力的CCTV-5情结有一句话在体育电视人中流传:“2008年,我们这一代人惟一的机会。”
此话出自马国力之口。
几天前,央视体育频道的一次重要人事变动,给了马国力更广阔的天空。
曾经身为央视体育中心主任,从早晨8点到深夜12点,“马”不停蹄,为体育频道转播各项国际赛事排兵布阵;今天,借调到BOB出任首席运营官,他的作息时间按国际奥委会和OBS欧洲总部与北京7个小时的时差,做了个折中选择:从上午10点到傍晚7点,保证每天有几个小时的交流。他同时表示,在2008年最紧张的时候,BOB工作团队可能24小时都在运转状态,而不会再受到上班时间的限制。
他有挥之不去的长达20多年的央视情结。在正式到BOB走马上任之前,马国力向物业提出要求:BOB大厦里CCTV-5的电视信号无论如何要清楚。
“当时看CCTV-5,是挑自己节目的刺儿;现在,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爱好和惯性。尽管并不喜欢比赛,但我要知道比赛的进程,CCTV-5我会一直看下去。”他说。
马国力的管理少不了独断专行从1984年到2004年,央视每届奥运转播的工作人员名单上,马国力都赫然有名。
作为中国奥运转播的“元老级人物”,“独断专行”的管理风格是“马氏管理”标志之一。在网民眼中,火箭季后赛第6场最后一节,央视临时将画面切换到世乒赛,成了其“独断专行”的巅峰之作,网上甚至评价“火箭生生让马国力给切了……”
“无论是央视体育中心主任,还是BOB的COO,独断专行是必不可少的素质。”马国力说,尤其是承担着向全世界传播电视信号任务的BOB,将完全按照格林尼治时间和120分钟倒计时运行,倒计时60分钟、30分钟、10分钟,甚至最后10秒的传输内容都有严格要求,“在半军事化管理中,我必须做出决定,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对全世界电视台播出时间负责,就是对全球观众负责。”
BOB:成熟体制+新机构
悉尼SOB,雅典AOB,北京BOB。
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每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要成立“奥运转播公司”。令人吃惊的是,浏览BOB的各部门员工名单,9个部门中大部分主管的名字都能在雅典、悉尼,甚至亚特兰大奥林匹克转播公司员工表上找到。
在马国力眼中,“新而成熟”是转播公司体制上的特点。对举办国而言,公司是全新的,但部门设置和人员构成则是成熟的。几乎所有的转播公司都拥有广播者服务部、工程部、财务部和制作部等部门,即是说,有着一整套现成的管理模式、工作程序和时间表。中层管理人员每4年一个周期,不断延续。
他总结道,“对于管理者来说,仅仅是将奥运会换了一个城市举办,业务程序几乎完全一样,工作语言仍为英语。”
“没人说话”就是最好
BOB把2008年运营目标定为:“做到最后,没有人说话”。
马国力解释说,没有人说话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在我这个位置上,没有人说话就是对我的工作的一种肯定,有人说话就是挑毛病。”在CCTV-5时,在各体育赛事之间纵横捭阖,一旦重要赛事因谈判不拢而未能直播,受网民炮轰是家常便饭。
在马国力看来,如果没有人说话,就意味着转播中没有出现大的纰漏。“没有人说话。我们整个团队都在奔这个目标去,希望能够做到百分百。”
佩服CEO罗梅罗
“非常强势”———马国力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评语。
这位央视体育频道第一人,如今在另外一个“同样强势”的罗梅罗手下任职。外界看来,两人的合作如何似乎是一个谜。
“去年11月我们接触增加,合作非常愉快。”马国力十分坦然。
罗梅罗从1968年开始登上奥运会转播舞台,曾经担任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奥运会的电视总管,并于去年出任BOB首席执行官。临近2006年都灵冬奥会,罗梅罗的大部分精力都扑到了意大利,平均两到三个月来北京一次;可是每次一来,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的行程安排都是满满的。
“一个接着一个会议,60多岁的罗梅罗不觉得枯燥,他没有把奥运转播当成职业,而是单单纯纯地喜欢。”马国力说,“我们很相似,志趣相投。”
在电视转播业务上,马国力视罗梅罗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电视转播理论和实践的创作者”,有的是“尊敬和佩服”。
马坦言:“该认账的要认账,我从罗梅罗那儿能学很多东西,而且是真心实意向他学习,但我们从来都不向对方隐瞒自己的想法。”
作为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原中央电视台主任马国力是国内现在参加奥运会火炬接力与传递次数最多的人,他也是祖国大陆最早参加奥运会火炬传递的人。
马国力的故事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
话得从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说起,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却又关联着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一个特殊领域。在过去的20年中,奥运会变得如此辉煌,如此重要,受到如此众多的城市的追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个既可以扬名又可以赢利的运动会,一个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人类聚会。而这一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电视的介入和发展。
奥运会主办城市从国际奥委会分到的资金中一半以上来自奥运会的电视报道权收入,超过10亿美元。而这也就要求主办城市必须提供非常出色的电视服务给予报道权购买者。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电视信号由当时美国版权拥有者ABC电视台提供。但是由于美国电视的制作传统,总是突出本国运动员,在国内报道中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提供给美国之外的奥运会电视信号还是将第8名的美国选手处理成仿佛是得了金牌,其他国家电视台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在1984年之后国际奥委会有了电视信号提供规定,各主办城市必须遵守。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的电视信号主要由韩国电视联合体提供,但是当时已经有了权利很大的国际奥委会代表,应该说汉城奥运会正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前夜,信号制作得中规中矩,没有特殊的抱怨,也没有特殊的记忆。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电视报道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的奥运会电视信号提供为今后提供了一个标准和一个制作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世界电视技术进入到1990年代之后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个西班牙人的功劳。这个人叫罗梅罗,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电视委员会主任。从那时开始就形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电视信号制作标准。2004年奥运会的电视摄像机的机位图和基本服务,其实都是在1992年巴塞罗那基础上的增加。
自从巴塞罗那之后,罗梅罗就成为了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主宰者。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亚特兰大奥组委在美国国内没有找到一家电视台愿意承担电视委员会信号提供的任务。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员的费用比较高,而且作为美国3大电视网,他有自己的播出计划。只有NBC有奥运会版权,但是NBC不可能腾出另外的人手来做国际信号,因为他要做自己的国内报道,而且更注重的是自己国内的报道。另外一个原因,国际奥委会对于美国的转播不是很放心,在美国人来讲,观念是以美国为中心,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是ABC担任电视委员会的工作,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已经招来了很多国外,特别是欧广联机构的批评,就是因为他们太注重本国运动员了,这是长期养成的思维方式和制作方式。因此,1996年还是由罗梅罗带着欧广联的人在亚特兰大制作信号。
而他似乎是为了做准备,1994年就接了美国世界杯足球赛的电视制作,在那里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在当地找了NBC原来的奥林匹克节目制片人当他的副手。
2000年的悉尼,组委会很早就成立了电视委员会,但是最后还是雇用罗梅罗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澳大利亚电视7台的体育部主任担任首席运行官。
2004年的雅典奥组委对电视信号制作采用了招标方式,竞标的是希腊电视台和欧洲广播联盟联合制作体与罗梅罗的公司,结果还是他胜出。但是时间拖到了2001年,给准备工作带来了麻烦。
从2000年底开始,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就酝酿着一个决定:今后的申办城市要同意一个条件,电视信号提供由国际奥委会的电视服务公司(OBS)负责,而OBS是由罗梅罗和IOC(国际奥委会)成立的合资公司,IOC占有99%的股份。
初看起来,这个决定充分表现出了IOC的专断,但是细想起来这也是保证奥运会电视信号质量的一个根本办法,毕竟全世界的电视台付出了这么大的价格来购买。从主办城市角度讲,电视信号提供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程,有超过4000人介入,超过20亿人民币的投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提供这么多的现成人力和设备。假如每一个主办城市都自己做电视的话,一定会造成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从而带来各电视机构的抱怨。所以固定一个团队来做奥运会,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在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陈述时,我是电视方面的陈述人。IOC的代表对于电视的询问很婉转,其实只关心一件事: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们知道CCTV是中国最强大的电视台,但是你们有许多国内的报道要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IOC决定由指定的专门电视机构来提供国际信号,CCTV会是什么态度?在准备陈述的时候,何振梁先生已经将IOC执委会的讨论通报给了北京奥申委,并且已经做出了决定:只要能够申办成功,这个条件可以答应。实际上,所有申办城市必须同意这一条件,否则评估委员会不予考虑。
我也和北京奥申委以及后来的奥组委讨论过,中国是否可以独立承担奥运会的电视信号提供任务,答案是不行。只有一个前提可以考虑独立制作,即雇用像罗梅罗这样的人和他的团队。就我对中国电视制作的了解,完全靠我们自己,可以很好地做全运会和亚运会,但是奥运会则还差得远。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很现实的,尽管我非常想做一次奥运会国际信号的主管,但是我知道
我们自己的能力,也知道电视制作对于奥运会的重要,电视转播费收入是IOC的主要经济来源,全世界将有超过400亿人次观看奥运会电视转播,这不是一个雄心壮志的试验场,只是一个需要成熟操作的不可失误的任务。观众并不在乎谁在提供,只在乎提供的质量。
在2001年7月13日刘琪签下的主办城市合同上就有了这么一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工作由OBS来承担,并规定一年之内成立电视转播机构,尽可能为中国培养一些人员(直译过来就是为中国留下电视遗产,但我总觉得“遗产”这个词在英文和中文里的意思不尽相同,所以不用)。
但是实施起来可就不像当初在一片欢腾声中签署协议那么容易了。由于我国现行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禁止外国电视公司在国内从事电视转播,包括和中方合资的公司。于是北京奥组委开始了方方面面的报告,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国内各部委的同意。而IOC内部由于主席的更替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没有在规定的一年之中向北京组委会提出要求。一直拖到了2003年初才正式通知北京奥组委,OBS将作为2008年的电视机构。本来要在2003年6月签署的框架协议由于“非典”的原因拖到了8月份。这时已经两年过去了。
在框架协议中规定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名称为: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英文简称是BOB,北京奥组委和OBS的控股比例是75:25,但是有一个条件:罗梅罗必须担任总经理和首席执行官,并拥有所需的一切权利。而他必须选择一个中国人作为首席运行官。
这个中国人就是我。我是国际奥委会方面提出的唯一人选,也是北京奥组委希望看到的人选。罗梅罗在2002年就对我说过这个想法,当然是非正式的。而在2003年“非典”之前,北京奥组委的副主席蒋效愚就向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正式提出要我做BOB的首席运行官。
这个位置对于我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这是国际电视界对于我的能力的认可,对此我当然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我在这个位置上对于中国体育电视人员的培养有好处。但是如果真的接受它我又有些犹豫。当然如果像赵化勇台长建议的那样同时担任两个职务就好了,不过IOC不会答应的,因为这个职位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且主办国的体育部门主管兼任BOB的首席运行官别的电视台会提出不公平。因此我必须做出选择。
选择不是那么好做的,实际上我虽然已经答应了,但还有些犹豫,我将这两个职务的利弊列在这里——
BOB首席运行官:
利:国际体育电视界的认可;
同级工作的人是世界最高水平的;
最快地提升中国体育电视的制作能力;
工作性质单一,少了许多不可不做但又不愿做的事;
世界最高水平的电视标准的制订者;
弊:决定变成了执行;
一把手变成了二把手,而且是在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手下,而我自己也是一个强势的人;
没有了掌握国内报道奥运会的机会和辉煌;
接受服务者变成了提供服务者;
驾轻就熟变成了从头开始;
中国话变成了英语。
体育中心主任:
利:我一直梦想,中央电视台的奥运报道可以做到像美国NBC那样的规模,北京2008年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以我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很容易地胜任现在的工作,今后的4年将很轻松;
中央电视台正在一个巨大变革的前夜,我无疑可以在变革中获得更大的天地;
在现在的位置上无论是BOB还是北京奥组委,我都是合作的伙伴而不是从属者。
弊:再大,在体育电视这个小圈子里也是一个体育部门主任;
自己心里知道,提供奥运会的电视信号要比国内报道的挑战大得多;
虽然是第二,却是世界第二;
如果我不做,总得有人做,而目前在国内找不到比我更合适的人员,假如是一个不称职的人在这个位置上,我会后悔的。
所以我决定接受这个新的职位。虽然一定不会再像我主管中国国内的奥运报道那样风光,那样成就显著,因为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职务的重要,但我自己心里知道,我不能够贪图一时的痛快而丢掉这个机会。
中国缺的就是国际标准的制作人员和经验,而IOC所需要的只是马上可以使用的人员,并没有替主办国培养人员的义务。如果我在这个位置上,会比别人为中国体育电视做得更多一些。中国电视不能只盯住自己的满足,要正视落后,而奥运会这样的制作能力正是中国体育电视所最需要的。我可以争取到更多的项目,那样在2008年之后,中央电视台就会变得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就可以真正成为世界级电视台。BOB就可以成为中国体育电视制作的“黄埔军校”,而这一点,只有我接受这个位置才能够实现,尽管在2008年之后我不太可能再回过
来担任体育中心的主任,但是经过锻炼的人还在,经验还在。
长期把持着一个部门并做出成就固然很得意,但是若是将一项事业做成离开自己不行的人则是自私的,真爱这个事业就要把自己淡化,我曾经为自己的重要性沾沾自喜过,但现在不了。
我总认为周围的一些人如果有我的机会和我的努力,也能够将体育部管好,因为电视是一种集体的创作,个人的抱负是需要大家一起实现的。可以讲,假如不是由我管理体育部,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也一定会向前发展,当然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带有如此强烈的我的色彩。
有开始就有结束,这个结束既是被迫又是自愿,而且又是另外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