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

【雌黄摘要】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1],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雌黄单晶体的形状呈短柱状或者板状,集合体的形状呈片状、梳状、土状等。雌黄的颜色呈柠檬黄色,条痕呈鲜黄色,摩氏硬度在1.5至2之间,比重是3.49,折光率是2.81,半透明,金刚光泽至油脂光泽,灼烧时熔融,产生青白色的带强烈的蒜臭味的烟雾。
药材描述
拼音: CI HUANG
化学成分:是As2S3
拉丁: Orpimentum
别名: 黄金石、石黄、黄石、鸡冠石、天阳石
药用部位: 矿石
产地: 湖南临湘
采收: 全年可采挖。
加工: 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药性: 温
药味: 辛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能: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主治: 用于痈肿疗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毒性: 毒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每次0.15~0.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制膏涂。
禁忌: 阴亏血虚及孕妇禁用。
药材性状: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雌黄,软如烂金者佳,其夹石及黑如铁色者不堪用。
2.《别录》:雌黄,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其阴,采无时。
3.陶弘景:今雌黄出武都仇池者,谓为武都仇池黄,色小赤。扶南林邑者,谓昆仑黄,色如金,而似云母甲错,画家所重。依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阴阳,于合药便当以武都为胜。
4.《药性论》:雌黄,不入汤服。
药材来源 植物名: 为硫化物类雌黄族矿物雌黄矿石
拉丁: Orpiment
科名: 单斜晶系
形态描述: 晶体常呈柱状,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常呈叶片状、粒状、放射状、葡萄状、肾状及球状块体,集合体则呈杆状、块状、鸡冠状。柠檬黄色,有时微带浅褐色。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为鲜明。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半透明。解理完全。硬度1.5~2。比重3.4~3.5。具柔性,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不导电.
生态环境: 通常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常与雄黄、辉锑矿等共生。
药材饮片
饮片名: 雌黄
炮制方法: 取原药,除去杂质、石块。
饮片性状: 呈块状,金黄色,显珍珠样光泽,手模染指。有特意的臭气,味淡。
炮制作用: 洁净药物,便于调剂和制剂。
《本草纲目》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1、心痛吐水,不下饮食。用雌黄二两、醋二斤,慢火煎成膏,加干蒸
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姜汤送下。
2、癫抽筋。用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
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温
水送下。
3、小便不禁。用雌黄一两半,研细。加干姜半两、盐四钱,同炒成黄
色,合研为末。再加水和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
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4、癞疮。用雌黄粉加醋和鸡蛋黄调匀,搽疮上。
5、牛皮顽癣。用雌黄粉加水银粉,调猪油搽患处。
文选·刘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本草纲目》
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即鸡冠石,可作颜料。古时用黄纸书写,错了即用雌黄涂抹重写。可参见《梦溪笔谈》-“雌黄改字”
后因称不顾事实的随意批评或乱说为“信口雌黄”。
雌黄 As2S3 (Orpiment)
化学组成:As2S3, 类质同象混入物Sb,可达3%。
矿物形态:单晶体呈板状或短柱状。集合体呈片状、梳状、皮壳状丹状、土状等。
物理性质:柠檬黄色,有时微带浅褐色;条痕鲜黄色;油脂光泽至金刚光泽,解理面为珍珠光泽;极完全解理,薄片透明,薄片具挠性。硬度1.5~2,密度3.4~3.5 g/㎝。
成因及产状:主要由低温热液作用形成,为低温热液的标型矿物。常与雄黄共生。此外,也可由热泉沉积作用、火山凝华作用形成,与自然琉、氯化物共生。我国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均有产出,尤以湖南和云南著名。
鉴定特征:柠檬黄色,硬度低,一组极完全解理。与自然硫相似,但自然硫不具极完全解理,密度比自然硫大,常与雄黄共生。不溶于水及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呈棕色。
用途:提取砷及制造各种砷化物的主要矿物原料,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