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
概况
国名:巴拉圭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araguay)
国花: 番茉莉——(茄科)
同北京时差: -12.00
国际电话码: 595
货币: 瓜拉尼
独立日: 5月14日(1811年)
国庆日:5月14日
首都:亚松森(Asuncion)
国家政要:总统尼卡诺尔·杜阿尔特·弗鲁托斯 (Nicanor Duarte Frutos) ,2003年4月当选,8月就职。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央正面为国徽图
巴拉圭国旗案,背面为财政玺。
国徽
巴拉圭国徽呈圆形。圆面正中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称为“五月之星”,纪念巴拉圭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于1811年5月14日获得独立。“五月之星”由象征胜利的棕榈枝和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环绕,绿枝下端由国旗三色带系扎。绿枝环外圆面上半部为西班牙文“巴拉圭共和国”。圆周由国旗三色圆环构成。财政玺亦为圆形,圆面中间图案有别于国徽,为一只金色狮子,其背后立一根“自由之竿”,竿顶有一顶“自由之帽”。
自然地理
巴拉圭河4
0.7万平方公里。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北与玻利维亚接壤,东邻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 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为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是巴西高原的延伸部分,海拔300~600米,约占领土面积的1/3,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河西为查科地区,大多为原始森林与草原。境内主要山脉是阿曼拜山和巴兰卡尤山。主要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26-33℃;冬季(6月至8月)气温为10-20℃。降水由东向西递减,东部约1,300毫米,西部干旱地区400毫米左右。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54%,富珍贵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石灰石储量较多,还有少量锰、铜、铁等矿藏。水力资源甚丰,已同邻国巴西、阿根廷合建大型水电站。
主要城市首都亚松森(Assunción)
亚松森是巴拉圭共和国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巴拉圭的东岸,皮科马约河和巴拉圭河汇合处,南纬25度15’,西经57度47’.亚松森原来生活着印第安人.1537年8月15日西班牙人到达此地时正值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升天节.在西班牙语里,升天节的发音是"亚松森",因此,亚松森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1811年,巴拉圭独立,亚松森成为首都.该城地处南美第二大河巴拉圭河系的上游,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864—1870年发生了巴拉圭战争,亚松森被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占领,由巴西统治到 1876年.
亚松森是一座美丽如画的内河港口城市,人们称它为"森林与水之都".山坡高丘,桔园遍布.收获季节到来时,鲜红的桔子挂满了桔树,宛如一盏盏明亮的灯饰,因而许多人又把亚松森称为"桔城".
在殖民地时期,这座城市曾经是西班牙总督的驻地,有些古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物至今犹存.庄严肃穆的西班牙式教堂,古朴典雅的住宅,以至那些铁铸的窗户栏杆,幽静的庭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造型优美的现代化建筑和这些具有浓厚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掩映在绿荫丛中,显得十分协调.国民独立大街是亚松森的主要街道,从巴拉圭河岸向西横贯市区,两边耸立着一座座造型优美,形状各异的高层建筑.雄踞街头一角的政府大厦雄伟壮丽,始建于巴拉圭战争时期,具有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建筑风格.国会大厦白色素雅,屹立于宪法广场一侧,广场的另一角是古色古香的拉恩卡纳西翁大教堂.英雄广场有一座公墓,是为纪念过去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建.在繁华喧闹的帕尔玛大街,矗立着民族英雄纪念碑,这里是群众游行聚集的地方.宽阔的洛佩斯元帅大街是每年举行传统阅兵式的地点;5月14日大街上著名的"独立之家",为青年学生活动的场所.除帕尔玛大街外,埃斯特雷利亚大街和奥利瓦大街也是亚松森热闹的商业区,街头随处可见卖"蕾丝花边"的印第安妇女,以及弹竖琴或吉他的老人.妇女们头顶篮子或瓶子来往于市场上,构成了一幅巴拉圭人民生活特有的画面.
距亚松森45公里处,有一个驰名世界的伊帕卡拉伊湖.湖长24公里,宽4公里,湖面宽阔,湖水湛蓝,巴拉圭人称之为"蓝色的湖".这里环境十分幽静,环湖是一片树林,有柠檬树,面包树,兰科树等等,林间空地上开满玫瑰色,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鲜花,异彩纷呈,灿烂似锦,一派绚丽的亚热带情调.湖畔建有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旅馆和别墅,并设有划船俱乐部.离城不远有著名的亚松森植物园,它是美洲规模最大的植物园之一,园内奇花异草,名贵林木荟萃一堂,千枝吐艳,万水秀荣.亚松森市还有许多大型公园,如骑士公园,卡洛斯·安托尼奥·洛佩斯公园,法国罗德里盖斯公园等.
亚松森是全国的宗教,文化中心.巴拉圭大主教住在亚松森.巴拉圭有两所大学,均设在亚松森.国立亚松森大学建于189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此外,在亚松森还设有商业学校,慈善学校等.
亚松森是巴拉圭最大的河港,外贸货物绝大部由此进出.市南20公里处建有巴拉圭境内巴拉圭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城郊有国际机场.铁路可通阿根廷的铁路网.亚松森的工业有纺织,卷烟,造船,榨油,制糖,制革,面粉加工等.
恩卡纳西翁(Encarnación)
巴拉圭南部城市,伊塔普阿省首府。位于上巴拉那河畔,与阿根廷的波萨达斯隔河相望。人口2.8万(1982)。始建于1632年。1926年曾遭龙卷风破坏。周围农牧区和林区的贸易和工业中心。有木材加工、制茶(马黛茶)、卷烟、轧棉、制革、谷物加工等工业。铁路和公路通亚松森,并有火车轮渡同阿根廷铁路衔接。有飞机场。
东方市(Ciudad del Este)
东方市是巴拉圭第二大城市,人口仅次于首都亚松森。市区人口约24万人,若把市郊人口计算在内则约37万5千人。亚松森每天有高速巴士行驶到这里,约需7小时。也可搭乘飞机(需45分,机场在巴西境内)。东方市位于巴拉圭最东边的城市,著名的伊瓜苏瀑布即在该城边上巴拉圭、巴西、阿根廷的三国边境,瀑布最壮观的景色要到巴西境内才能看得到。为免税城市,巴西和阿根廷有许多游客和单帮客来此采购。
人口6,191,368人(2005年7月估计),印欧混血种人约占95%,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为官方语言,瓜拉尼语为民族语言。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政治巴拉圭实行民主共和制,采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及政府最高决策者,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国会由参议院及众议院两院组成,现有参议员45人、众议员80人。
巴拉圭的民主政制始于1989年军事政变,1989年5月大选举后军方即还政于民,军方虽然仍具影响力,但均己适应民主选举。1993年5月9日巴国举行总统大选,由执政红党所推举之候选人瓦斯莫西(Juan Carlos Wasmosy)当选,并于同年8月15日就职,成为巴40年来第一位民选文职总统,巴国遂转为文人政府。1998年5月10日巴拉圭举行总统大选,由执政红党所推举之候选人库瓦斯(Raul Cubas Grau)及副总统候选人阿加尼亚(Luis Maria Argana)当选,于8月15日就职。1999年3月间副总统阿氏遇刺身亡,造成政局不安,总统库瓦斯因与军事强人欧威多将军涉及暗杀案而被迫宣布辞职流亡巴西。巴拉圭政府依宪法由国会议长冈萨雷斯(Luis Angel Gonzalez Macchi)继任总统。他的任期经巴拉圭最高法院裁定至2003年8月,并筹组由红、蓝及国家组合党组成之联合政府。2000年8月巴举行副总统补选,由反对党真正激进自由党(蓝党)候选人佛朗哥(Julio Cesar Franco)当选。
上任总统尼卡诺尔·杜阿尔特·弗鲁托斯(Nicanor Duarte Frutos)于2003年当选,属红党,上任后致力于政经改革,微有收效。
2008年4月,费尔南多·卢戈在大选胜出,成为新任总统,并邀请自己的亲生姐姐担任第一夫人。在未担任总统前,卢戈原是一位主教,在该国广大的贫穷人口中拥有非常高的支持度。
简史
巴拉圭原著民庆祝“印第安人日”原为瓜拉尼族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纪以前,圭库鲁人活动在西巴拉圭,以渔猎为生;瓜拉尼人生活在东巴拉圭,从事农业生产。1537年西班牙人在巴拉圭河与皮科马约河汇合处建立第一个殖民点亚松森。此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6世纪末划归秘鲁总督管辖。1776年并入拉普拉塔总督区。1811年5月14日宣布独立,成立巴拉圭共和国。 1864~1870年,巴拉圭在同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进行的战争中失败,领土丧失一半,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32~1935年,巴拉圭同玻利维亚为争夺北查科地区的石油资源而爆发战争,巴拉圭获胜,占领争议地区约3/4的土地。
全国男人死掉一半的战争——巴拉圭战争19世纪初,世界战争话题的焦点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及德国、意大利为国家统一打的局部战争,然而就在同时,拉丁美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却很少被人提起——它就是从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军事强人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个内陆小国巴拉圭,对巴西、阿根廷、乌拉圭3国同盟的战争,一场迄今为止整个美洲最大的战争,一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中最惨烈的战争。
有的历史学家把这场战争称作近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分水岭。这场战争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步枪、机关枪、高爆炸药、大炮等现代武器,电报、侦察用的热气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后来在一战中使用的武器和装备,已经在这场战争中亮相了。
巴拉圭曾经很强大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总统父亲去世了,他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权杖,继任巴拉圭总统。
在他父亲老洛佩斯的苦心经营下,曾经贫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励对外贸易,大量引进外资;请来英国和奥地利的工程师帮助修建了铁路、船厂、钢铁厂;延聘欧洲和美国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开办工厂和学校;1850年国家大剧院也落成了,一个欧洲化的巴拉圭以强国的面目出现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时,巴拉圭已经成为惟一没有外债的拉丁美洲国家。
19世纪初的1810年~1825年,拉美兴起的独立运动,迫使西班牙放弃了对大部分拉美国家的殖民统治。巴拉圭这个西班牙的殖民地,也在1811年6月宣布独立。
但西班牙人走后留下了无数的领土争端的尾巴。随着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的逐渐巩固,他们也开始把眼光投向邻国巴拉圭和乌拉圭。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就是他们的一个眼中钉。巴西皇室和阿根廷总统都将洛佩斯妖魔化,说他有领土野心,对乌拉圭、阿根廷北部和巴西西南部垂涎三尺。
卷入战争
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乌拉圭国内发生政变,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乌拉圭政府被颠覆。接着,巴西开始介入乌拉圭内战,并与阿根廷联盟。洛佩斯判断巴西很快也将对巴拉圭炮制乌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统治,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同年11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对巴西宣战,巴拉圭战争由此开始。很快,阿根廷就站到了巴西的一边,并且和巴拉圭军队发生摩擦。6个月后,巴拉圭向阿根廷正式宣战。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秘密签订共同反对巴拉圭的三国同盟条约,并组成三国同盟联军。
洛佩斯没想到这场由乌拉圭政变引起的战争会演变成一场美洲大陆最大的武装冲突,他准备不足,以为可以速胜。那时候巴拉圭只有8000多正规军,面对数倍于己的三国同盟,一场战争怎么可能速胜?他本希望趁乌拉圭内战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际,自己像拿破仑那样越过阿尔卑斯山远征欧洲。
洛佩斯首先向北进击,杀入巴西的马托格罗索(matogrosso)省,这个省的面积比英、法、德三国的面积还要大,但是人口只有9万,防御虚弱。洛佩斯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由于地势险要,巴西援军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得以接近这一地区。
但是,渐渐地乌拉圭内战的格局变得不妙了,巴西人支持的弗洛雷斯新政府开始占上风。为解乌拉圭之危,洛佩斯决定杀到巴西和阿根廷的后方去。他设计了两条战线,一条是沿着巴拉那(Parana)河进入阿根廷有争议的地区科连特斯 (corientes),把阿根廷海军打个措手不及;另一条是沿着巴拉圭河杀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区,扰乱巴西人的阵脚。
只是,这两个计划只有一个得了手。1865年5月,洛佩斯亲自率部杀入科连特斯,另一部分人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领,沿着乌拉圭河杀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区。洛佩斯原来估计这两路进攻的都是两个国家有争议的领土,巴拉圭军队可以利用当地人的分裂主义情绪,对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但是,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这一路出师不利,当地人对巴拉圭军队的反抗此起彼伏,使得巴拉圭军队在6月的一场大战中失利,战争以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投降告终。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惨败之后,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洛佩斯不得不将战争由进攻转为防御。
10月,洛佩斯开始从科连特斯撤退。1866年三国同盟的军队开始沿着巴拉那河进犯巴拉圭,这次,三国同盟动用了16艘当时最先进的钢铁炮舰,加上70多艘木质战舰对付巴拉圭的木质军舰。在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汇合处的一片湖泊里,这场美洲最大的海军会战以巴拉圭方面几乎全军覆没告结束。
海军会战之后,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凭借地势抵抗联军的进攻。1866年5月洛佩斯在图龙蒂(tuyuti)发起了一连串的反击,以2.4万人的巴拉圭部队,攻击3.2万人的联军,在巴拉那河畔,双方的阵亡至少都达到了18000人以上。成为南美及美洲大陆上最惨烈的战斗。历史学家称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用尽最大的想像力,使战争的惨烈程度达到极限。
直到现在,巴拉圭还流传着不少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一个个小分队坚持到最后一个人,在被敌人俘虏之前,受伤的伤员连皮带肉撕下自己的绷带,宁死也不愿意被俘。库鲁帕提(curupaity)要塞让阿根廷军队损失了1/3,用了 10个月的工夫也没有打下来。冲锋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面,令担任阿根廷军队总司令的米雷特颜面扫地。就在这时,天花开始肆虐,接着霍乱也开始流行,光是这两种疾病就造成了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击了士气。
要塞失守
巴西刚开始介入乌拉圭内战的时候,只动用了1.6万人,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随着巴西军队的失利,当时的欧洲观察员对联军动作的缓慢非常不满。这些欧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于所有物资都要从几百英里以外沿着巴拉那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德维地亚运到战场,后勤补给非常困难——他们却只管指责指挥官是懦夫,同时,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现了换帅的呼声。还有一些人认为巴西军队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雇用了一大批素质低下的、没有土地的黑奴,他们强烈呼吁巴西政府招募志愿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征召了一支14万人的军队,同时巴西政府也用还以自由身作为奖赏,激励黑人奴隶作战。巴西的工商业则加班加点,生产大批的武器和军火。
在联军苦撑的时候,巴拉圭方面撑不住了。因为,不论是食品还是武器,运输线都被联军封锁。1866年巴西换掉了陆军元帅米特尔,由加西亚接任。在他接任时,巴西军队在8个月内仅仅前进了15英里。加西亚没有急于进攻,而是用了 8个月做攻击的准备,同时也让海军方面下决心把最昂贵的舰艇调来专对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个计划,通过向东大迂回绕过了巴拉圭人的防御工事。1868年5月,他终于完成了对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围。洛佩斯不得已率领大部队突破重围,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着每天不停地炮击,联军终于在13个月后攻陷了这个要塞。
损失惨重
要塞失守之后,洛佩斯开始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南部的丘陵地带构筑第二防线,但是加西亚巧妙地通过巴拉圭河上的一处无人区,将部队带到巴拉圭人的后方。
1868年12月经过一系列极端惨烈的厮杀,联军终于攻陷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加西亚急忙建立一个傀儡政府,接着宣布战争终于结束,他随即告老还乡。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领着他的1.3万人继续打游击,他仍然斗志旺盛,他的游击战经常在亚松森城外把巴西军队的阵地搅得一塌糊涂。不过他的兵力越来越成问题,连8岁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须跟成年人一起作战。
巴西人开始了14个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东北部山区。在这里他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他怀疑很多人在出卖他,开始处决他最亲密的追随者。1870年他被包围,但他拒绝投降,还下令将他的母亲和姐妹也处决掉。两天以后他被巴西兵俘获。士兵们用大刀将他砍死,乱葬在丛林中,那天是3月1日。尽管洛佩斯以惨败告终,但是在南美,他是男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以少胜多的勇气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仿效,连古巴总统卡斯特罗也很崇拜他。
巴拉圭战争导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对巴拉圭的长期占领,此外还吞并了5.5万平方英里的巴拉圭土地。有资料显示,经过这场毁灭性的打击,巴拉圭的人口由133万减少到22万,其中男子不到3万;同时巴拉圭还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额赔款,当然,三国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争中死伤士兵10万人以上。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争。
另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洛佩斯疯狂的领导作风,也导致了大批的巴拉圭人死亡,尤其是在从城市向山区转移的过程中。
经济巴拉圭经济较落后,农、牧、林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占国民收入的44.3%(1981年)和出口总值的95%(1982年)。农作物有木薯、玉米、大豆、稻米、甘蔗、小麦、烟草、棉花、咖啡等,还产桐油、马黛茶和水果。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畜牧业曾在巴拉圭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牲畜和肉类大量向邻国走私及国际市场肉类价格下跌,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增长率不高。森林覆盖率为39%。
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是农、牧、林产品的加工工业。工业有肉类和林产品加工、榨油、制糖、纺织、水泥、卷烟等。工厂一般规模较小,大部分工业品由家庭作坊生产。巴拉圭水力资源丰富,电力自给有余。1973年,同巴西达成协议,合建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第一大水电站是中国三峡水利枢纽)伊泰普水电站,1992年全部建成。旅游业不发达。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1991年巴拉圭国内生产总值为60亿美元。181.8瓜拉尼兑1美元(1993)。农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其中棉花和大豆出口约占外贸创汇的80%。其他还有肉类、木材、毛皮等。主要贸易对象为巴西、阿根廷、新西兰、斯威士兰、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近年来,随着中国产品大量涌进南美市场,巴拉圭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巨增,巴拉圭东部的边境城市CIDATE DE LESTE里面充斥着中国物品,从电器到日常生活用品,服装等等。很多中国商人在巴拉圭经商。
文化教育
巴拉圭传统舞蹈实行小学6年义务教育制。主要大学有亚松森国立大学和天主教大学。主要报纸有《红色ABC》、《今日报》、《祖国报》、《论坛报》、《最后时刻》。
外交主张维护国家主权、人民自决、不干涉别国内政。重视同邻国发展友好睦邻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宣称愿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捍卫人民自决、国际合作和相互尊重等原则,积极发展同美国、西欧和周边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但是其与中国台湾一直保持着大使级外交关系,是少数几个与台湾建交的国家之一,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统一地位。
巴拉圭同邻国巴西和阿根廷保持着良好的睦邻关系。巴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巴拉圭均有较大影响。两国签有多项双边合作协定。巴拉圭是一个内陆国,阿根廷为其提供水路方便,使之获得出海口。也有许多进出口是透过公路运输抵达巴西港口出海。
政治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