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
蛋雕是近年来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蛋雕工艺品有多种,一种是用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鸡蛋壳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线条勾勒;另一种是选用质地较厚的鹅蛋、鸵鸟蛋等禽蛋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蛋雕作品完成后,还要进行清除蛋液、消毒等处理。由于禽蛋壳比较薄脆,在上面进行雕刻难度很大,因此目前蛋雕在市面上还不多见。
自古以来,蛋壳的功用似乎只限于是一个大自然所创造的包装容器,当所孕育的生命孵化后,蛋壳就失去了它的功用,顶多只是成为部分的肥料而已。但在基督教传入欧洲之后,大约在中世纪时代,开始有人将蛋
杨洪武-鸵鸟蛋雕《孔雀仙子》壳予以彩绘装饰,取其具有〝新生〞,〝重生〞之意义,而使它成为复活节的装饰品,此一习俗迄今仍流行于欧美各国深受基督教影响之地区。但将装饰蛋提升至艺术品之境界的功臣,则非Faberge家族莫属。
Faberge家族于公元1884年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设计了第一款的〝皇家复活蛋〞被指定为皇室御用品珠宝商。其后所接连不断完成的皇家复活蛋系列产品,使得装饰蛋成为举世皆知的艺术品,其作品遗留至今偶于拍卖会上出现,皆以惊人的高价为人抢标。而其所创造的豪华风格,与民间彩绘蛋艺术相结合,形成今日欧美地区装饰蛋之独特风格与流行。
蛋雕的由来
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当时在北京一带更是流行此风,而且用量也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由于在正常的状态下蛋壳工艺品可以保存百年,因此在世界工艺美术舞台上,蛋文化已有百年的历史。即便是现在,彩蛋在西方的复活节、圣诞节都是吉祥、祝福的礼物,在俄罗斯博物馆的收藏品中,蛋文化占到了4%。
蛋雕刘
中国著名蛋雕艺术家,国内鸸鹋蛋精雕第一人“蛋雕刘”简介:
刘会群,号“品蛋居主人”,人称“蛋雕刘”,辽宁海城人,现定居美术之乡本溪,著名蛋雕艺术家。现为辽宁省文联民间技艺委员会会员,曾发起建立本溪市工艺家协会,自幼研习美术,尤擅雕刻。
自1993年起,首创雕刻了《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共和国十大元帅》,《八仙过海》,《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桃园三结义》,《中国十龙》,《十八罗汉》,《鲁迅像》,《窗》,《蒙娜丽萨》等蛋雕力作,其中《鲁迅像》,《窗》经过专家严格的权威印证,被本溪博物馆收为永久馆藏,同时,多件作品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等国外政界人士,民间友人收藏。
其事迹及蛋艺术作品被辽宁电视台旧栏《中国辽宁》《第二风景线》新栏《说天下》,大连电视台,美国及英国两家华语电视台以及日本的电视台等环球电视节目,《沈阳晚报》,《本溪晚报》,《大连晚报》,《新商报》,《青年知识报》以及江苏省的《扬子晚报》等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被誉为“蛋雕刘”“天下第一蛋”“中华一绝”“神雕”等美称。
艺术贡献上,在小到鹌鹑蛋,大到鸸鹋蛋,鸵鸟蛋等蛋类的雕刻中,皆领先世界蛋雕艺术前列,尤其在鸸鹋蛋艺术雕刻上,在世界范围内首创“鸸鹋蛋工笔刀法精雕技法”“鸸鹋蛋动物题材绒毛精雕技法”等艺术形式,达前无古人之境,独步蛋雕艺术界,成为中外知名蛋雕艺术家。以刀代笔,游刃薄卵,蛋丸雕大千,微粒载千古,其雕刻山水花鸟走兽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观花卉可嗅其香,观猛虎可察其威,观流水可听其音韵,观婴戏可融其喧喜,以至逾越人之想象力,被收藏者争相青睐,因其鸸鹋蛋雕刻作品有限,以至书画易得,一蛋难求,形成了极大的艺术收藏升值潜力。2005年,鸸鹋蛋雕《百虎》被国外收藏家高价收藏,并以“神雕”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