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贞明
徐贞明(约1530~1590)
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倡导海河水利的代表人物。字孺东,一字伯继,江西贵溪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考中进士,任浙江山阴县令。万历三年(1575年),被召入京,为工部给事中。
当时,京都驻军所用粮食,都是从东南远途水运而来,每运至京都一石粮食,就得消耗数石粮食作为军船夫役的费用,给百姓造成很大负担。另外,河流多变,运粮的水路时常阻塞。一旦军粮供应不上,后果不堪设想。徐贞明任工部给事中后,克尽职守,经过一番考察思索,认为要解决这个后顾之忧,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畿辅征收军粮。这样,就需将畿辅的旱地改为水田,增加产量。畿辅不是没有这个条件,畿辅诸郡流经的河流,或自出的涧泉,都可以利用起来灌溉田地。以往,北方人未习水利,惟苦水害,不知水害未除,正是由于水利未兴。如果挖渠修壕,引水灌溉,便可杀水势;高处仿南方人筑堤拦水,旱时则可灌溉。这样,水利兴,水患亦除。于是,徐贞明上《水利议》,建议朝廷选派得力官员,仿照当年元人虞集“在京东滨海地筑塘捍水,以成稻田”的设想,兴修水利工程;他还建议朝廷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给穷人送耕地的牛、缓征富户的赋税、许可南方人占有他自己开垦的土地等等。他在上书中满怀激情地写道:“俟有成绩,次及河南、山东、陕西。庶东南转漕可减,西北储蓄常充,国计永无绌矣!”
然而,主持此事的工部尚书郭朝宾却以水田劳民为由,认为兴水利之举不能马上实施。徐贞明的建议便被冷落在一边了。
后来,御史傅应祯获罪入狱,徐贞明与傅应祯宿有交往,得知消息后,便到狱中调护了几天。因此举徐贞明被谪,贬为太平府知事。
徐贞明来到潞河,心情郁闷,整日四处闲逛。一日,他来到河边,望着那滔滔流去的河水,圣人那句名言涌上心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神情不由一震。他想,我不能让时光这么白白流失,我要振作起来,虽不能治国平天下,也要做一番事业。他又想起了自己的《水利议》,越想越觉得此议可行,只是有些道理还没有说透。回到馆舍,他不由得拿起笔来,将自己所思记在纸上。经过数日反复推敲修改,《潞水客谈》一文脱稿。他在这篇文章中,从十四个方面,洋洋洒洒地论述了水利当兴。他说北方的土地,“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洪流万倾”,只有风调雨顺时,百姓才可不受饥荒之苦。而老天是不会年年给你个风调雨顺的。只有水利兴后,旱潦有备,才能使百姓摆脱饥荒。兴修水利,不仅可以安民富国,兴教化,美风俗,而且有利于国防,“北地平旷,寇骑得以长驱。若沟洫尽举,则田野皆金汤。”兵部尚书谭纶看到了《潞水客谈》后,赞不绝口,说:“我在塞上很久了,我瞧你的建议可行!”
顺天巡抚张国彦、副使顾养谦按徐贞明所论,在蓟州、永平、丰润、玉田等地兴水利,都很见效。御使苏瓒、徐待亦在皇帝面前言说徐贞明所论可行。给事中王敬民特意上疏举荐徐贞明。在诸臣的举荐下,万历十三年(1585年),徐贞明重新回朝,升任尚宝少卿,皇帝赐诏,命他与诸臣实地勘察后再议兴水利之事。
徐贞明领了敕令,便出了京城,来到京东,逐州逐县地进行实地堪察,哪里是低洼涝地,每一方土地适宜播种何类作物,全都摸得一清二楚;他还爬山涉水,将每一条河流的走向,何处分流,何处汇合,四季水流变化,每一眼泉的出处,水量多少,全都弄得明明白白。然后,将他所掌握的情况及处理意见,上奏朝廷。
户部尚书毕锵等大臣阅罢徐贞明的上疏后,连声称赞,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议定了以垦田勤惰为标准,徐贞明可对各郡县官员举荐、弹劾;地宜种稻者要逐步改成稻田,不改者追究当地官员责任,令其按时完成;召募南方人,来教如何种稻;所垦田地子孙可继承,成绩显著者按功封官加赏以及贷谷种、止徭役等六项措施,一并上奏皇帝。这些建议,皇帝全部采纳。万历十三年九月,皇帝命徐贞明兼监察御史领垦田使,如果谁敢阻挠垦田,随时弹劾惩治。
徐贞明领旨后,立即着手进行兴水利、垦水田之事。他先从京东州邑治起,平谷水峪寺、龙家务村及三河塘会庄、顺庆屯等地开始有了一些水田。(《平谷县志•河流》载:峨嵋山水峪寺东之灵泉,为徐贞明所治;龙家务村最初的稻田,为徐贞明所开。)徐贞明为了不负圣命,实现自己的宿愿,夜不安寝,呕心沥血。到了第二年二月,不足半年光景,就在平谷、三河、密云、蓟州、遵化、丰润、玉田等地,开垦出水田39000余亩。接着,他又紧锣密鼓地制定出治理京东诸河的计划,准备疏通河道,以防洪水泛滥。
正如世人所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徐贞明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报效朝廷的时候,皇帝却一道圣旨,调他回朝。原来 ,朝中一班阉人、勋戚,在京郊占有大量闲地为家业,如果都被开垦为水田,谁开垦归谁所有,他们的损失太大了。于是,他们一有机会,就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徐贞明如何如何不好,垦水田如何如何不利,应该将徐贞明等罢官加罪。皇帝被这班人说得起了疑惑,也觉得垦水田、兴水利之举不妥。阁臣申时行等纷纷劝说皇帝,力阵其利,还是解不开皇帝的疑惑。就在这时,身为畿辅人的御史王之栋,又上一疏,说水田必不可行,疏通河道种种不便。皇帝终于决定收回原旨,调徐贞明回朝,仍为原职。
皇帝虽然没有将徐贞明罢官追罪,他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在京为官,但是,朝廷不以国计民生为重,听信谗言,出尔反尔,这对徐贞明的打击太大了。他觉得报国无门,心灰意懒。不久,找了个借口,请假回乡,四年后郁郁而死。
从徐贞明上《水利议》到今天,已历四百余载。万里神州已不再是那一家的领土,而是劳动人民的天下。只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政府便大力支持。如今京东大地,座座水库如明镜,条条灌渠似银练,眼眼机井星罗棋布在田间,粮食产量跨黄河、跃长江,连年丰收。徐贞明若地下有灵,应笑慰九泉了。
如今京东水利建设的成就,四百年前的徐贞明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但是,在京东水利发展史上,我们应该浓墨重彩地为他写上一笔,因为他是京东水利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