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弹性理论

elasticity,theory of

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弹性理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运用。

当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即表示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包括:

①需求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例如,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销售量下降1.5%,此种产品的弹性即为1.5。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大于1、小于1、等于1 、等于零和无穷大 ,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化大于、小于 、等于价格的变化,或者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也不变化 ,或者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的变化。

②收入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③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 弹性 、供给交叉弹性等 。供给(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在计算上都可以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弧弹性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弹性。

对弹性系数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替代品和时间。替代品数目多、相似程度大,弹性系数就大;相反,系数就小。消费品在短期内弹性系数小,在长期内系数大。另外,消费品的用途多寡、消费品耐用程度、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都对弹性系数有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