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
●民族概况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同仁县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过去各地土族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乐都县自称“大夏人”(西夏人)、其他地区的自称“土户家”。附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族;另说即吐谷浑),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土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过去通用汉文,近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民族历史
土族与蒙古族有着密切关系。在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着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属将格日利特(格热台)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以后与当地霍尔人通婚,逐渐繁衍而成土族的传说。过去土族人把格日利特当作本民族的祖先来崇拜。
汉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军曾来西宁一带的记载。当时互助县属西宁州治,可与传说印证。明代安定卫的蒙古人受到攻击,迁至今互助土族自治县。至于霍尔人,原是藏族对居住在西藏北部以及西藏以北地区的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近代则已专指土族而言。互助县土族地区的合尔郡、合尔屯、合尔吉、贺尔川等地,传说是因为居住着霍尔人而得名。据研究,土族传说中的霍尔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浑人。这与民和县境内的土族人自称“土昆”(音吐浑)相合。当然也有人认为霍尔是胡儿一词的同音异写法。源于吐浑、西夏、契丹、蒙古和匈奴部落中的邀濮,即辽金时期的阻卜和蒙古是主要部分。这就把土族的族源推溯到更早的时期了。但是趋于统一的认识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党项、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
●社会经济土族早期从事畜牧业生产,这和土族来自游牧的西夏人、霍尔人和蒙古人有关。后来转到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至少在明初,土族人民已知农耕。进入农耕时代,明朝把土族地区分封为十六家土司统治,他们大都是元朝的州官,被明分封后,成为当地最大的封建地主。明初,土司李英(西夏皇族后裔)已在“置庄垦田,豪夺人产”。(《明史·李英传》)。明、清时期,处于封建领主统治阶段。各村庄分属三个系统行使管辖权力:①大部村庄,分别由各家土司管辖。土司所辖田地,称为军马田。土民种一份地,交一份粮,有事为兵,无事耕牧。②由县官治理,交通大道上各村,由明堡“乡约”、村寨“红牌”管辖,隶于西宁卫(后西宁县)经历司。③万历时佑宁寺建成后,少数村庄归寺院昂锁管辖。土司制度废除后,粮归大仓民归县,土族人民完全摆脱了封建领主制羁绊,封建地主制经济占了主导地位。在马家军阀统治时期,封建性更浓厚。对农牧民的压迫和剥削更残酷。土族人民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与附近汉族大体一致,少量手工业以家庭副业形式存在,商品性手工业很少。土地主要集中在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手中,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30%以上的土地,90%以上的农民仅占有60%多。世俗地主多用雇工(长、短工)方式经营,僧侣地主多采用实物地租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尚未出现。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青稞、土豆等。土族有酿酒习惯,农家所酿名“酩醪”,互助所产青稞酒远近驰名。土族先民以善养能日行千里的“青海骢”而驰名中原。
1949年9月土族地区解放后,经过社会改革,于1954年成立互助土族自治县和一些土族民族乡。1956年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国家资助下,土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与深化以来,土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科学种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地方工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有水泥、化肥、农机、农药、粮食加工、酒厂、纸厂等数十个企业,工业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所有乡和大部分村通了汽车,用上了电。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已办起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全县建立了医院和卫生所数十所。
●文化艺术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全为口头传诵,其中大都可以演唱的叙事诗《拉仁布与且门索》已搬上舞台。土族高级喇嘛、僧侣也著书立说。由土族活佛所著的《宗教流派镜史》一书,曾被译成英、德文流传国内外。代表着土、藏两族文化交流频繁。歌曲种类繁多,有“安昭”、“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圆舞曲等。土族居民举行婚礼时,常伴以歌舞等娱乐活动。婚礼舞一般以两个穿着白褐子长衫的领亲人为主,其他人伴唱。舞蹈动作,各地不尽相同。
另外,土族人的民间刺绣工艺很有名。图案讲究,花鸟兽石,美观大方,朴素耐久。通常有“五瓣梅”、“石榴花”、“云纹花”、“寒雀探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等。精美的刺绣是土族妇女的创造,也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标志。
●生活风俗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客人来时;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
●宗教信仰土族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崇信喇嘛教,但民间信仰仍然存在。土族地区有喇嘛教寺院40余座,著名的有佑宁寺、广惠寺等。佑宁寺出了不少名僧,如章嘉、土观、桦布,颇有影响。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互助县15所寺院占有土地69200亩。寺院是土族的文化中心。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节庆活动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此外,与汉民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土族历史名人土族祁土司自始祖贡哥星吉至民国时祁昌寿十七代土司文治武功,是土族历史深厚的大家族.。
土族李氏,土族李姓本为土司族姓。土族人口虽少,但其姓李之人却不少。据说,这些土族李姓,是出自前土司(西夏皇族后裔)的族姓。土族历史上曾有西李土司、东李土司和其他等数十土司,属李土司管辖的部分人后来就随了土司的族姓而姓李了。
著名的土族李氏,有明朝官吏李文、元末明初土族官吏李南哥、明朝官吏李央、明末清初土族官吏李天俞等。
李英(生卒年不详)是曾为明王朝招抚过的西番八族,西宁卫指挥佥事李南哥的儿子,因战功显赫,被宣宗皇帝封为会宁伯,成为李土司家族中封爵最高的人物之一。洪武元年(1368),李南哥率众归附朝廷,授西宁州同知,西宁卫指挥佥事,后李英承袭父职。他有胆略才气,精于射骑,对于甘、青四卫的地形险要和各族情况,甚为熟悉。在明成祖北征时,李英所率领的士兵常作先锋,所掳获的胜利品也常比别的军队多,故李英便为成祖所信宠。永乐十年(1413)冬天,土族一首领叛乱,李英兴兵讨伐,捕获兵丁360人,并全部斩首示众。永乐帝因其平叛有功,授予都指挥佥事之职。
土族僧人张答里麻,精通汉文,明成祖授予左觉义,他在西宁恣意妄为,并窃取西番进贡的财物。官府欲捕获予以严国,不料他逃至蒙古边境,为非作歹十多年。李英发现其行踪带领军部下将其捕获并满门抄斩,边境居民无不拍手称快。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王朝派使臣乔来喜、邓诚等前往西域,途经安定、曲先地区。安定、曲先诸部见利忘义,劫走赐给西域的金银财物,杀害了使臣乔来喜、邓诚和随行人员,边地也骚动起来。仁宗皇帝命令当时任陕西行都司土官都指挥同知的李英率西宁诸卫士兵前去平叛。李英率部一直追过了昆仑山,掳获安定王桑儿加失夹,俘斩了一千多人,夺回了劫走的财物,平息了骚乱,并得了驼、马、牛、羊14万余只。宣宗皇帝在给李英的敕谕中,对李英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封李英为会宁伯。
李鸿仪李鸿仪(1897.2.16—1972.3.16),字一如。西夏皇族后裔,青海乐都县人。民间历史学家、西夏史学家。
李鸿仪先生自1915年起,在课余研治《西夏李氏世谱》。后又研究西夏史,不问寒暑,五十年如一日,成果颇丰。1965年社教,因写家谱而罗织罪名,遭残酷斗争。家中万卷藏书,被红卫兵付之一炬。先生爱书如命,目睹此景,痛哭不已,几致大病,竟于1972年3月16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李鸿仪先生自幼即对祖先历史发生兴趣,他说:“仪八九岁时,见族中长者,聚谈先世事迹,窃喜我祖我宗,功业声闻,非特传之口碑,即昭耀典册者,莫不家传而户晓。”(《新修六门家谱自序》,1927年)在高小读书时,尤对史学殊感兴趣。除通读《资治通鉴》外,即对家藏《李氏六门家谱》开始进行研究。据《海东李氏家谱》(1923年)李承襄序中称:“余早识宝亭族兄,为人光明磊落,富有胆识,承先伯得志嗣。舍侄鸿仪者是其子也。性嗜学,从明师,亲益友,卒乃出其所学,以促进教育,灌输文化为己任,今乃纂叙谱牒,阅时八载。其报本之心,非诚至极,岂能若是哉!”则知李鸿仪先生于1915年在高小读书时,已开始研究家谱。
1916年高小毕业后,充大湾塘小学教员,又得到王学尹先生纂修的《李氏家乘》,成为李鸿仪先生研究家谱的基本材料。李鸿仪先生在《李氏家乘》的“说明”中写到:民国丙辰冬(1916年 )仪毕业于碾伯高小校,昱年受族祖兰谷老师命及族叔润之督学聘,充大湾塘国民学校教员 ,开校之三月与族中人不论尊卑,有见面相识之谊,时有吾六门高祖父贡生荫武者频来学校,谈祖先历史,因执此稿本授予,并命之曰:“祖先事迹,备录在内,宜牢守之,永作后世修谱嚆矢。”为了进一步展开家谱的研究,从此,李鸿仪先生已注意收集史料。
1919年李鸿仪先生考入甘肃第一师范,因先生品学兼优,且长于史学,在李氏家族中,声誉远播,得到当时东府最后一位土司李承襄的赏识。寒暑假回家,来往步行,途经民和县上川口,常往土司公署。翻阅土司官谱(今藏民和县档案馆),为祖先开拓青海事迹所感动。但同时又不可解的是堂堂土司官谱,竟然将拓跋思恭叙为晋王李克用的后裔,闹出张冠李戴的大笑话,关于此段实情,在李鸿仪先生二十年后写的《西夏李氏世谱序》(1937年)中有详细记述。今录如下:“民国庚申春(1920年),余于甘肃第一师范肆业,时有翰林筱梧张林炎夫子,金城人也 ,负授经史之责,尤以长于史学称。因捧谱牒,乞之为序,翻阅毕,夫子以世系错讹不确辞,余亦为之甚惑焉。及暑假旋里,道经享堂,亲谒祖墓,详录碑铭。始知族谱之载晋王者,不免以讹传讹矣。……于是远搜近采,广为裒集,详阅魏书本纪,隋唐各书党项传,五代史李仁福传,宋、辽、金各史夏国传,元史李恒、李察汗传,明史李英传与甘肃新通志西宁李土司李百户等土族志。并参看家存西宁卫右千户所、世袭镇抚、世袭百户、世袭千户、前千户所世袭镇抚各亲供号纸,旁及稗官野史之记载,各门重修之家谱,经十余寒暑之考究。列为图考,编成西夏李氏世谱。凡各史乘确凿者原录之,世系错讹者订正之,原谱残缺者补充之,世系中断者完善之。使我族族谱,灿然详备,以免今后历史家之讥诮,后之起者,览图考,阅世谱,知我罪我,亦听之而已。”李鸿仪先生为恢复李氏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发扬光大祖先立功创业的精神而孜孜不倦地奋斗了一生。
李鸿仪先生所写谱牒不下二三十种,河湟李氏族中,到处可见,虽经“文革”之灾。仍保存下来不少。考其写作经过,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二十年代。此一阶段他主要工作是以享堂会宁伯李英碑文为据,修正土司官谱之谬误。完成两部家谱,即《海东李氏家谱》(1923年)及《海东李氏家乘》(1925年)。他经过详细考证,第一次提出了李土司系西夏皇族后裔的观点,驳斥了川口土司族谱的沙陀晋王说。在所修纂的家谱中完全删除了沙陀晋王的世系。
第二阶段为三十年代。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更广泛地收集资料。特别发现了明代的更多史料 ,如家谱序言、中府镇抚、千户供状,为西夏说找到了更有力的证据。且对世系表作了更多的补充,完成了《西夏李氏世谱》(1937年),由此最终确立了区别于土司官谱的另一家谱系统。实际上是恢复了明代家谱的内容。
第三阶段是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此阶段李鸿仪先生扩大研究领域,致力于西夏史研究。1945年李鸿仪先生在碾伯完小任教时,得读乐都中学所藏的二十四史、甘肃新通志、西宁府志及其它地方志。1953年,其子李培业考入西北大学,遵李鸿仪先生之命,利用西北大学图书馆藏书,抄录很多西夏史料供李鸿仪先生研究。李鸿仪先生下了很大功夫,抄录汇集成《西夏实录》一部。李鸿仪先生在全面研究西夏史后,撰成《西夏史略》一部,共四册,藏于乐都黑古城家中,惜“文革”中遗失 ,不知是否尚在人间!
综观李鸿仪先生研究家谱过程,始则为了恢复李氏历史真面目,继而进行深入研究,完成《西夏李氏世谱》,最后把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西夏史领域,想取得更大成就。解放后,生活条件改善,图书资料容易求得,以李鸿仪先生文史功底,继续研究,定能取得想像的成果。可惜天运不佳,屡遭灾厄,最后竟抱着遗憾,在“文革”中与世长辞了。
李鸿仪先生研究家谱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恢复西夏李氏的历史本来面目。所以他的治谱原则是实事求是。他说:“世之作谱者,往往攀援仕官,附会名流,辄曰:吾宗即某卿之支派,某相之箕裘也。而不知谱者,贵谱其实耳。若于杳冥慌恍中,远引繁称,适以绝其类,乱其宗,不如不谱耳。”李鸿仪先生在这里指出了一般家谱攀高附会的弊端,而自己务必去其弊而正本清源。李鸿仪先生为了弄清李土司族源,广泛地进行调查研究,除参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外,并大量阅读各种地方志及族中所存的土司、千户、百户等各种供状,旁及稗官野史,各门重修之家谱,特别是亲谒各处祖墓,拓印各处碑铭,下了很大功夫。乐都老鸦峡鹦哥咀古石刻,中抚镇抚祖坟墓碑,高阳伯李文墓志铭都由李鸿仪先生亲自调查抄录而得以保存,现此种文物皆毁灭无存,幸由他抄录,给李氏族源问题,增添了珍贵资料。最为可贵的是他在永登教书时 , 亲自骑马去凉州拓印《护国寺感应塔碑》,来回往返千里,其精神甚为感人。李鸿仪先生还绘制了各个祖莹墓图,标明所葬各祖先名讳,特别是享堂墓图,给我们留下了真实材料,彻底否定了系晋王墓的说法。现墓碑及坟冢全部毁灭无存,我们只有靠李鸿仪先生绘制的墓图,来想像当年墓群之盛状。李鸿仪先生不仅参考李氏各门家谱,并亲自查阅祁土司、鲁土司、阿土司等外姓家谱,若有与李氏有关者,皆一一录之于谱,丰富了家谱内容。李鸿仪先生访问各地遗老,询问祖先事迹,特别查清了中府世系,为全面反映西夏后裔的发展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鸿仪先生对家谱的作用,在三十年代就提出可以补国史之不足的观点,李鸿仪先生说:“余思之,家谱之作,非徒志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尊祖敬宗收族之谊已也,尤可以助国史所不及。语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凡民终生劳动,竭彼血汗,以扩国家利益,俾国势蒸蒸日上,社会欣欣发展,其功绩为国史所不逮而应著于简编,珍藏诸家,使后世知之,不致湮没弗传者,惟谱是赖,是故家谱不可不作”。(《西夏李氏世谱》,1937年)李鸿仪先生的这个观点为家谱的存在价值作了根本的肯定。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家谱是一个家族、一个家庭所特有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细胞,它是有深广的人民性的。在国史中只写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一般平民百姓是不能留于经传的。但是家谱中除大奸大恶者以外,不分贵贱尊卑,总按排行列出,记载着每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对本家庭发展有贡献者,还要专门写几笔他的事迹。从全面反映“人”的历史来说,它超过了国史。对于这样的“家史”,为何不让它永远存在呢?诚然,家谱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但弃其封建性,修人民自己的家谱,为何不可以呢?李鸿仪先生就是站在史学家的立场,来看待家谱的,在李鸿仪先生所撰的家谱中,对勤劳一生、耕读为本、教子有方的历代祖先,不论其有无官位,均要简述平生事迹,予以表扬,使后世子孙效法,真正起到了教育后代的作用。
综观李鸿仪先生一生,是孜孜不倦奋斗的一生,默默无闻勤劳的一生。他为了追求真理,始终不懈地一步步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管别人如何议论,他都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今天看来,他所做的是惊天动地的事,是名垂万世的事,但他却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取得史学家的称号,而是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
李宜晴(1919年—1977年),土族女诗人,西夏皇族后裔,青海民和县人,被著名学者章士钊先生誉为“少数民族难得的女才”,李宜晴一生道路坎坷,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引起文学界的重视,纵观她的诗,清新婉丽,音调和谐,对仗工整;词或豪放激越,或凄清哀婉。其作品感情真挚,情韵缠绵,生动感人,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是土族文学成就的一个里程碑。《土族女诗人李宜晴诗词注释》,收录了诗40首,词79阕,另有残片6首(阕)。
●土族现代名人李培业(1934—),字子植,号贝叶。西夏皇族后裔,青海乐都县人。世界著名珠算史专家,中国著名中算史学家、数学教育家。
1953年考入西北大学数学系学习,1956年经系主任杨永芳先生推荐,留数学系工作。直到1959年离开西北大学,去安康大学数学系任教,讲授微积分。1962年,安康大学停办,去其夫人家乡岚皋县工作,任岚皋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长。1978年调入安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任教,讲授数学分析课。1981年调入陕西高等财政专科学校,先后任基础部主任、科研处长等职,任教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技术等课程,并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后为陕西经贸学院教授,1992年被西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指导数学史研究生。2004年被马来西亚世界中国珠算心算学院聘为顾问、兼职教授。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教授,西北大学数学史教授、数学史研究生导师。曾任陕西科协二届委员,中国珠算协会第五届副会长,现任中国珠算协会(2006年1月1日更名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顾问,中国珠算史研究会副会长、日本珠算史研究学会运营委员、陕西数学史研究会会长,陕西珠算协会副会长,西安市珠算协会顾问,四川羌学学会名誉会长。
李培业在小学阶段时,受家庭教育,读《四书》、《诗经》、《古文观止》等,具有良好的古汉语基础。在中学时,数学成绩优异,为全县之冠。中学时即对古算书发生兴趣,课外阅读《算法统宗》,试用所学数学知识解读。在大学读书时,广泛搜集中算书,获得300多册中算古籍,发现康熙皇帝数学著作《积求句股法》及《陈厚耀算书》,为海内外孤本,有甚高历史价值。在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主编的巨著《中国数学史大系》中特辟一节,专门加以介绍,并注明系李培业个人藏书。其它珍本、善本亦不少。他的中算古籍私人藏书,位居全国第二,珠算古籍藏书,位居第一。1956年开始,受到世界著名数学史专家李俨、钱宝琮先生的指导,专门研究《算经十书》及宋元数学,为中国50年代以来进行数学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1957年在《西北大学校刊》上发表三篇数学史论文,其中《清季陕西数学史料之补充》一文,得到李俨先生称赞,在其名著《中国数学大纲》(1959年)中作了引证。
李培业对《九章算术》及宋元数学进行了重点深入研究,撰写《数术记遗释译》、《益古演段今译》、《识别杂记疏证》等著作。论文《秦九韶测量造术之研究》被收入吴文俊主编的《秦九韶与数书九章》一书中。尚发表有《九章算术均输第四题释译》、《中算家的句股容圆论》、《刘徽是怎样建立“重差术”的》、《中算家列方程的演段术》等十多篇论文。
自1976年以后,李培业专心致力于珠算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得到中、日两国珠算史界肯定。其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成就有:
1.对西周陶丸的研究,提出了“西周陶丸为早期的计算工具”、“西周已有原始珠算”等论点。将古珠算的历史年代推前了1000余年,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就已有珠算,至今有3000多年历史,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对《数术记遗》做了深入研究,提出其中记载的十三种计算工具的复原图(被珠算界命名为“李培业推想图”),并制造出复原模型,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算具展览馆及南通珠算博物馆展出。他并且提出“九宫算”为中国古代唯一的非位置制计算工具,具有表现无穷大量的功能,是一独到见解。他倡议召开了《数术记遗》研讨会,引起珠算界对此书的重视。
3.对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王文素进行研究,成绩斐然。他从《程氏家谱》中查清了程大位的世系源流及生卒年月日,被数学史家认为是一大贡献。他提出王文素《算学宝鉴》是现存的中国第一部珠算书观点,使王文素的著作突显历史价值。他倡议纪念程大位、王文素学术讨论会,建立程大位、王文素纪念馆。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分别在其家乡黄山市和汾阳市建立了纪念馆,成为著名的旅游参观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对程大位和王文素著作的研究,提出许多新见解,掀起了国内研究珠算史的高潮,日本珠算史专家铃木久男、户谷清一均参加,在纪念程大位时还派来5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成为一时之胜举。
4.对珠算算法史进行深入探讨。对古算书《夏侯阳算经》、《杨辉算法》、《丁巨算法》、《算学启蒙》、《详明算法》、《算法全能集》、《算学宝鉴》、《算学新说》、《算法统宗》、《算海说详》等,都进行认真研读,对珠算算法的历史演化进程,有许多新发现。提出唐代中叶出现的一位算法高潮是由于有梁穿档算盘的产生,此观点奠定了“唐代创始算盘”的理论基础,由此而创立了“唐代创始算盘”的学术观点,引起史学界广泛关注。他对于《杨辉算法》中乘除捷法的研究、归除法演进历史的研究;《算海说详》中乘法“位位清” 算法的研究;《详明算法》中的公式定位法的发现;菱珠小算盘为中国所首创的论证,都是对珠算史研究的贡献。
5.积极参加珠算史研究的学术活动,推动对中国珠算史的研究。他是第一届中国珠算协会珠算史学术活动组的成员之一(共三人,严敦杰、华印椿二人已逝世)。他是中国珠算史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陕西数学史研究会的创始人。历次珠算史学术讨论会(共十次),他都是组织者和主持人。他曾多次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1981年召开的中国数学史第一次学术会议,发表珠算史论文的仅他一人。1987年、1993年两次赴日本参加国际数学史、珠算史会议,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作学术报告,受到日本珠算史学会的热烈欢迎。他被选为日本珠算史学会运营委员。他在1991年,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央广播电台(CNR)做珠算史讲座,产生了很大影响。2002年出席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并在大会发表中算史研究论文。
6.珠算与珠算史著作甚多,是中国珠算史研究的领头人。他发表珠算史、数学史论文100多篇,在日本发表11篇。他在日本作报告的学术论文刊登在国士馆大学的学术刊物《政经论丛》上。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撰稿者、《数学辞海》总编委和门类主编、《中国现代数学家传》(多卷集)副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编委、《珠算史通讯》主编、《珠算》杂志编委、《珠算与珠心算》杂志顾问。他与中国著名珠算家华印椿先生(1896——1990)共同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大型珠算辞书《中华珠算大辞典》(1990年),与日本著名珠算史专家、日本珠算史研究学会会长铃木久男教授(1924——2005)共同主编了世界第一部大型珠算辞书《世界珠算通典》(1995年),系中国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并获得亚太地区出版金奖。他的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珠算简史》、《算史阐真》、《算法纂要校释》、《中国珠算简史》、《数术记遗释译及研究》、《益古演段今译》等。其中《算法纂要校释》被评为中国优秀科技图书。
7.创立“正、反排列”概念,成功地解决了“三同六变” 组合数学问题,而且还将其推广到“N同K变” 问题,引起了组合数学界的重视。
8.最近几年研究西夏史,取得重要成果,出版了《西夏李氏世谱》(1998年),并发表《西夏皇族后裔考》等四篇论文。两次被邀请出席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发表学术论文。
李培业为陕西省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论文被评为中国珠算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六次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其业绩录入《世界数学史专家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及《中国现代数学家辞典》中。
李堉业(1934—) 西夏皇族后裔,青海乐都县人。甘肃省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成功者研究会理事、香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会课题教授。1981年出任兰化公司第一中学校长、兼任西宁博雅外国语学校校长。二〇〇〇年元月以百名校长资格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千人千年座谈会,并荣获“当代中国精神”先进个人代表的称号。锐意改革,实行了“四项整顿”、“三项改革”、“两个拓宽”,走出了一条办好企业中学的新路,86、87先后被国家教委、全国教育总工会、国家体委联名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实验仪器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称号,编入《中国名校》。1993年7月出任兰维中学校长后,励精图冶,把一所薄弱校办成一所颇有生气的综合性特色学校。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近三十万字的论文,如《我是怎样做校长工作的》、《论中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走进社会——面对21世纪中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策略》等。
鄂圭俊(1942—)青海西宁人,油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共党员。鄂圭俊1960年毕业于
青海省文化艺术学校。曾在西宁红旗电影院、西宁市文化馆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油画、版画,并从事美术创作。在此期间曾任青海省青联委员、青海省对外友协理事等职。1987年,鄂圭俊调上海油画雕塑院任专职油画家、一级美术师。他的十余幅作品曾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大型美展。其中油画《迎新娘》在1982年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油画《春的脚步》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版画《农家》获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还有《高原情》、《套牛》、《远客》等先后获青海省级文化创作奖八次。鄂圭俊的作品曾参加我国在日本举办的《现代中国优秀作品展》、柏林国际版画展及上海市举办的《上海现代美术作品展》等文化交流展出活动。有些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等收藏,并入选《中国美术馆藏画选》、《中国当代油画》等大型画集。
李积敏(1962—) 字慎言、号泰乐、别号淡园主人。西夏皇族后裔,青海乐都县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理论奠基人,清代医学家李世泰第七世孙。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后获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技大学传统医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爱凯尔中医院主任医师、香港中华中医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世界中医疑难病学学会副会长、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现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医学专家成员、世界中医疑难病学学会学科院终身教授,陕西开源医药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研究,对妇科疑难病及男女性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提出“创建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学术思想,被学术界誉为中医疑难病学科创始人及理论奠基人。提出“诊病辨证论治”诊疗体系学术思想,提出“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学术思想,提出中医妇科疑难病“肾虚血瘀”病机理论,总结发明“李慎言断层冲击疗法”。这些理论及方法对中医疑难病学科的建立、发展与进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现了“李慎言乳房量化定律”,给乳腺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量化的科学依据。提出建立“妇科以胞宫为中心的框架理论体系”之观点,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创立“南宫山自然疗法”体系,积极倡导推广并整理研究南宫山自然疗法,总结发明“华夏慎言养生法”,为中国传统医学国际交流项目进行推广。荣获五项国内学术奖及五项国际学术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名医特技荟萃》、《中医妇科疑难病临床经验精华》、《全国高校素质教育丛书·学校健康教育》,代表性著作有《李积敏医学文集》。临床擅长: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乳房发育不良、乳腺增生病、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症)、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女性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疑难病的中医药治疗。
1994年被授予“中国科技之星”荣誉称号,1998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青年中医专家”称号;2000年被世界中医疑难病学学会授予“二十世纪最杰出贡献奖”及“终生成就奖”。2001年被评选为“二十世纪一百年来对中医学术发展最具影响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其业绩载入中国国家“九五计划”重点项目《世界传统医学大系·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东方之子》及《世界名人录》(美国)等典籍中。
黄河涛
【核桃】基本资料
姓名:黄河涛
性别:男
身高:160cm (目前)
生日:1995.10.4
星座:天秤座
生肖:猪
籍贯:云南省昆明市
出生地:云南省昆明市
学校:曾就读于云南师大附小六年级四班
现就读于云南师大实验中学
爱好:唱歌
【核桃】演唱经历
2005年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B组铜奖200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节目,以后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节目
2006年出版MV《天涯哨兵》
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B组金奖
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C组金奖
2008年和2009年拍摄《想变成一棵树》、《快乐阳光》等多部儿童音乐电视
2008年演唱电影《买买提的2008》的主题曲《前进乌骏姆》
2009年出版MV《盛开的马樱花》和《想变成一棵树》《红旗飘飘》(最新作品)
【核桃】演唱歌曲:
《黄河边的山里娃》
《雪花飘飘》
《熊猫京京》
《前进乌骏姆》
《童话香巴拉》
《唱支山歌给党听》
《熊猫晶晶》
《白鹭飞回红树林》
《盛开的马樱花》
《想变成一棵树》
《我多么羡慕你》
《可可西里》
《冬天的故事》
《幸福花开》
《天涯哨兵》
《快乐阳光》
《爱心花园》
《少年强》
《我和我的祖国》
《红旗飘飘》
【核桃】演唱特色:
具男童特有的高亮声音、纯净音质,宛若银铃天籁。擅长演唱民歌
●化学中的“土族”元素这一称呼现已基本废弃,代之以“硼族”(中式分类的IIIA族,IUPAC推荐分类的第13列)元素。曾经称呼它们为“土族”元素是因为它们的氧化物(以氧化铝为代表)多具有“土性”:不易溶也不易熔。
●搜神记中的土族土族
黄帝:姬少典
功法:土本五行真气 妻子:乌丝兰玛 儿女:姬修澜 姬远玄 冰夷 住所:阳虚城黄帝宫
太子:姬远玄 兵器:均天剑(三眼麒麟),炼神鼎 宝物:辟毒珠,鬼影珠 兽身:帝鸿
王子:姬修澜 兵器:缠龙逆天枪
圣女:武罗仙子
兵器:武罗双剑 住所:青要山
神级高手:
黄龙真神应龙 绝技:金光交错刀 兵团:八千黄龙骠骑 弟子:姬修澜
阳极真神公孙婴侯 功法:极阳地火大法 绝技:地火阳极刀,水火神英 住所:皮母地丘
仙级高手:
虎尾沙仙泰逢 和山城主 功法:狂沙流
真人级高手:
清冷渊耕父神 兵器:清冷九钟 封印诀:凝霜诀 阵法:清冷天魔舞阵
玄牛真人犀渠 兵器:玄牛斩
石山真人黄皋
穿山虎真黄公
长老:白驼,包正仪,耕父神,姬承纥
世家:公孙家,姬家,
将军:十大将军
应龙,司旗将军王亥,侯尹芝,姬修澜,计蒙,尔雅,
光之战将白六儿: 绝技:银光矢
妖女:
流沙仙子洛姬雅 兵器:斑斓玉兕角,子母蜂针 蛊毒:千里相思蛊 宝物:百香囊,记事珠,照蛊镜 坐骑:那歧 住所:流沙山
药草:北海冰霜穿肠菜,靓心叶,离魂草,断肠草,断愁草
著名人物:
风伯 妻子:风后 绝技:风神刀 兵器:风神角 住所:风伯山
前长老:公孙长泰
巫卜:卜算子(卜算运)
囚徒:姜古木 两个脑袋,时善时恶
大盗:御风之狼
酒鬼:高粱山杜九
前人:土陶正宁封子 功法:五色烟华诀 绝技:五色烟华(气兵)
前人:大神蛮胜
姬箫夜、公孙侯、公孙玉、包乘、黄猛,游侠库布里
功法:五色烟华诀,狂沙流,极阳地火大法,土孕大法
绝技:五色烟华,黄龙气兵,金光交错刀,地火阳极刀
法术:
障眼:移山填石
神器:九大神器
均天剑,炼神鼎,缠龙逆天枪,武罗双剑,清冷九钟
宝物:辟毒珠,鬼影珠
蛊毒:
军队:
飞兽军
黄龙骠骑 应龙
城池:阳虚城(都城),光山城(计蒙),槐江城(英招),和山城(泰逢),骄山城(鼋围),岐山城(涉驮),紫阳城
属地:朝歌山(圣地),中原灵山,皮母地丘,真陵山
灵山
灵山十巫:巫咸,巫彭,巫谢,巫礼,巫即,巫罗,巫抵,巫盼,巫姑,巫真
宝物:伏羲牙
冰心洞
药草:泪美人眼,蛟箭刺,玉杯花,霓裳草,紫芝果,金角兕,天羊角,火牛角,七星温玉,刹那芳华,弹指红颜老
皮母地丘
宝物:火蚕丝
毒物:玄蚓蟒,山海神虫(海誓山盟)
凶兽:跂踵(瘟疫),蠪侄,合窳(洪灾),长右(洪灾),猾褢,祸斗,虎尾人雕
指南山阳极宫
属国:
神兽:混沌兽
凶兽:泠泠兽(洪灾),犰狳(蝗灾),朱孺兽(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