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协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台湾文化协会
台湾文化协会创立

台湾文化协会简称“文协”。日据中期台湾进步文化团体。

成立1921年10月17日由林献堂、蒋渭水、吴海水、林丽明等发起成立,成立大会在台北静修女学校礼堂召开,出席者300余人,林子瑾为议长。大会公推林献堂为总理,杨吉臣为协理,蒋谓水为专务理事,此外还有理事王敏川、林幼春、蔡培火、连温卿、蔡式谷、洪元煌、陈逢源等41人,还有评议员44人。会员共1300多人,罗致了当时台湾的青年才俊,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化政治组织,成为当时台湾政治社会运动的主干。

进步意义台湾文化协会的宗旨是改革台湾社会,灌输民族思想,唤醒民族意识,以摆脱殖民统治,进入文化抗日的新阶段。为贯彻其宗旨,该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各地设立报刊杂志阅览室,陈列台湾和大陆的各地报纸杂志;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演讲,涉及内容广泛,有台湾历史、中国文学、日本经济、通俗法律、西洋通史、新闻学、社会学等;他们还组织文化剧团到各地演出,激起民众的批评和斗争意识。台湾文化协会实际上已成为推动全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分裂“文协”成立后,因为举办各种讲座,开展演讲活动,揭露日本殖民统治和台湾政治、经济、教育的不平等事实,因而常遭到日本殖民当局的干涉和破坏。1927年10月17日,“文协”在台中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因内部意见分歧分裂为两派:其右翼以林献堂、蒋渭水等为代表,认为台湾没有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应该以民族运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改良台湾经济制度。另一派以王敏川为代表,认为台湾解放运动应该使民族运动与阶级斗争结合起来。

结局林献堂等退出“文协”后,王敏川等对旧“文协”进行了组织领导,组成了“新文协”,1931年1月5日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推选王敏川为委员长。会后决定取消“文协”组织,另组台湾大众党。不久,台湾大众党也停止活动,王敏川等被捕入狱,“文协”便结束了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