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
绩溪县概况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8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地:华阳镇
邮编:245300
代码:341824(属徽州时代码为342531)
区号:0563
拼音:Jìxī Xiàn
东门桥夜景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县域为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素称“宣徽之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两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要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 绩溪生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75.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绩溪建置于唐大历二年(767年),隶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属徽州。1987年12月,划属宣城地区。但是绩溪人民对徽州一直有着深深的感情。。。
行政区划2000年,绩溪县辖7个镇、10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7091人,其中: 华阳镇 40441临溪镇10518 长安镇 9462上庄镇11718扬溪镇13995伏岭镇8386 金沙镇 8880 大源乡 4125 瀛州乡 9734浩寨乡 13260板桥头乡7463 校头乡 6537 北村乡 7375 逍遥乡 1577 家朋乡 11396 胡家乡 5725荆州乡6499
2004年底,绩溪县辖7个镇、4个乡:华阳镇、伏岭镇、长安镇、上庄镇、扬溪镇、临溪镇、金沙镇、板桥头乡、瀛洲乡、家朋乡、荆州乡。
行政区划一览:
华阳镇:灵川村、洪川村、川源村、朗家溪村、高迁村、余溪口村、郎坑村、溪马村、乳坑村、王家村村、王家源村。
临溪镇:临溪村、湖里村、高车村、周坑村、罗昆村、上游村、洪塘村、蒲川村、雄路村、孔灵村、煤炭山村。
长安镇:镇头村、模范村、水川村、仙川村、村前村、杨滩村、新川村、冯村村、梧川村、坦头村、浩寨村、章家村、东山村、江川村、五星村、兰石村、柳村村、大谷村、小谷村、杨村村、高村村、莲川村、庄川村、中团村、高山村、岭脚村、大源村、上源村、梨川村、茶源村。
上庄镇:上庄村、横山村、前村村、寺后村、五联村、石家村、江塘村,旺川村、尚廉村、会川村、鲍家村、宅坦村、西村,葫芦岭,择里上村、祠堂下村,花楼村,八树坑村、余川村、金山村、金坑村、里洪村、外洪村。
扬溪镇:扬溪村、东村村、王街村、塘行村、方村村、大塘头村、涉村村、丛山村、大石门村、楼基村、楼坛村、酬村村、石京村。
伏岭镇:伏上村、上门村、胡家村、西川村、上西村、桐坑村、合庄村、岭前村、成功村、岱下村、伏下村、半坑村、卓溪村、际下村、新桥村、六亩丘村、江南村、黄茅培村、逍遥村、永来村、绿景村、大障村、芷白村、水村村、新屋下村、德锦村、石夸村、北村村、石门外村、湖村村。
金沙镇:兵坑村、五丰坡村、中坞村、金沙村、黄土坎村、38号桥村。
瀛洲乡:瀛洲村、中巧村、外巧村、百鸟村、坑口村、岭里村、岭外村、浒里村、横形村、半茶村、茂井村、周村村、梧村村、汪村村、仁里村。
板桥头乡:中村村、下溪村、大溪村、楼下村、考溪村、蜀水村、西坑村、南坑村、校头村、仿儒村、龙丛村、吴川村、旺田村、田源村、蜀马村、上村干村、长岭村、陈村村、尚田村、东干村、水涯村、东风村、庙山村、际坑村、冷水村、东坡村、玉台村、四联村。
家朋乡:家朋村、汪家店村、富强村、幸福村、竹里村、霞光村、尚村村、党坑村、和阳村、万富山村、莲坑村、水浪头村。
荆州乡:上胡家村、孙家村、瓦窑村、石川村、果子山村、朱显村、沙坝村、岩上村、栗川村、方家湾村、铁坞村、下胡家村、坞口村、三亩丘村。
历史沿革夏、商朝:属扬州。
周朝:先属吴,后属越。
战国:属楚。
秦国:属会稽郡。
汉:先属丹阳郡,后属新都郡。
晋:称新安郡。
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良安县,属新安郡。
唐:永泰元年(765),置绩溪县,属江南西道歙州。
北宋:开宝八年(975),属江南西路歙州,至道三年(997),属江南路歙州。天禧二年(1018),属江南东路歙州。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以绩溪徽岭、徽溪而名。
元:十四年(1277),属江淮行省徽州路。二十一年,属江浙行省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即宋(韩林儿)龙凤三年,属朱元璋江南行省徽州路,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吴(朱元璋)元年(1367),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属中书省徽州府。十三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徽州府。永乐元年(1403),属南京直隶徽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九月,属江南省徽州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徽州府。咸丰四年(1854),随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管。同治四年(1865),复归安徽省。
民国:元年(1912),裁府,直属安徽省。3年设道,属安徽省芜湖道。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20年初,设首席县长制,归宣城县长节制。同年10 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所休宁)。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23日,直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5月13日,成立徽州专区,属皖南区。1952年4月13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徽州专区,隶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13日,复设徽州专区,绩溪县属之。1971年3月,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仍属之。 1988年1月1日,划属宣城地区。
县名由来唐永泰二年(766),置县,县名绩溪(溪读期qī)至今。
“绩”,有缉麻线的含义。“溪”,为山间流水。县处宣徽之脊,境内山溪,交错萦流。《元和郡县志》:“县北有乳溪,与徽(亦作翚)溪(今翚溪河)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方舆志》:“临溪石,在县北三里(今高迁乡浣纱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春时多丽服,群绩于此,虽不浣纱者亦会绩焉。县名亦兼此义。”
溪,亦作溪,清嘉庆《绩溪县志》从县印写作溪。民国县印亦作“溪”。16年(1927)改铸县印写作“溪”,沿用至今。
自然条件
绩溪是一个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区,处黄山支脉和天目山支脉结合部,俗称“宣徽之脊”。最高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最低处临溪镇江村环村海拔125米,县域海拔171米。 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南北两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温15.9℃,无霜期233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主河道登源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余公里。据测算,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2.3万千瓦。 境内矿藏已探明39种,主要有金、银、铜、钨、钼、铅、锌、砩石、石煤等。其中钨矿储量达40780吨;石煤储量13.96亿吨,位居全省榜首。野生植物资源,已查明150多科, 132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7种,省、地方保护的20余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青岗栎;还有桑、茶、油桐、油茶、山核桃等经济林;竹类分布较广,主要有毛竹、元竹等。药用植物,有贝母、黄莲、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等600多种。
经济发展概况绩溪,是全国科技先进县、农村电气化县和造林绿化百佳县,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有耕地10.5万亩,水田9.07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以林、桑、茶为主。全县山场面积125万亩,森林覆盖率71.5%,拥有国营林场2个。农业经济的茧丝绸、经济林果、高山蔬菜、畜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已形成了丝绸、机械、轻工、建材、化工五大支柱。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商贸业、机械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私营经济格局,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工业强县”发展大会,拉开了工业项目大会战的帷幕。围绕全县工业经济发展“1152”目标(即到2010年,全县规模企业10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0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超50亿元、工业企业上缴税金2亿元),把“壮大四大传统产业、培育一个新兴产业”作为扩张经济总量的动力源,激励企业做大做强。 1-9月份,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34.7%;农业总产值7.96亿元,同比增长8.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13元,同比增长23.7%;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4亿元,同比增长55.5%,全县利用外资63.4万美元,同比增长89.8%;完成财政收入2.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3%和51.5%。一个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山区小县,正朝着新型工业更加发达、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更加突出的经济强县不断挺进!
绩溪名人汪华起兵保六州
胡舜涉庐阳抗金
明季三尚书
胡富
胡松
胡宗宪
清季绩溪礼学三胡
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
北宋《苕溪渔隐丛话》作者胡仔
徽墨大师胡天注父子
红顶商人胡雪岩
晚清绩溪三奇士程秉钊邵作舟胡铁花
中西医结合鼻祖汪惕予
辛亥老人汪孟邹
国内外著名学者胡适
民国教育家胡晋接
湖畔诗人汪静之
淮南铁路与程士范
古籍标点第一人汪原放
抗美援朝英雄许家朋
新时期院士章基嘉
当代杰出科学家程良骏
国家主席胡锦涛
绩溪与徽文化从地缘政治上讲,绩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从历史源渊上看,绩溪又是徽文化孕育发展的有机整体,徽文化中充满了闪熠的“绩溪元素”。走近绩溪,如入“百里花园”。村落阡巷古风习习,马头墙下岁月悠悠。恢宏的古祠傍,捏一把黑泥土,能溢出千年文化;垂垂的黑墙上,剥一层灰墙垢,能闻透百载史香;寂静的乡野里,踏一块青石板,能溅起亘古的历史记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锤炼造化,曾滋养出一朵璀璨的徽文化奇葩。
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文化是一种商人文化。而绩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宋代绩商已颇具实力,以经营徽墨、茶叶、菜馆、国药、土杂山货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最是鼎盛。绩溪经济总量不高,但从商人口比例则名列前茅。县内“出贾既多,土地不重”,行贾四方,甚至远涉东南亚欧美。至民国时,全县外出经商之人占总人口的25%,最高年份达到30%以上。在“田畴不逮婺源,贸迁不逮歙休”的偏僻贫弱小县,绩溪人凭着踏踏实实的作风小本经营,最终使江南商埠有了“无绩不成街”之说,足见绩溪徽商之影响力。
绩溪古色古香,是一座诱人的徽州民俗博物馆。明清古遗甚多,胜迹原汁原味,成为研究中国封建后儒社会的宝库。现保存完整的古迹有三百余处。在“国宝”之称的龙川胡氏宗祠傍,矗立着“奕世尚书”石牌坊。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个龙川尚书胡氏大家族过去的荣耀。在周家祠堂里,陈列着精美绝伦的“三雕”杰作,一刀一锤,凝结着民间匠人的点滴心血。在我省最早的桂枝书院遗址傍,回荡着朱熹讲“经”论“理”之声,其精髓已沁入古朴民风。多少骚人墨客,留恋徽山绩水。杨万里、范成大良安(绩溪古称)有遗篇。王安石“晓渡藤溪霜落后,夜过 岭月明中”,名句脍炙人口。文化巨子胡适带给故乡的“兰花草”,幽香扑鼻。现代乡人学者郭因《故乡绿色的忆和绿色的梦》,魂牵梦绕。绩溪民风淳朴,民谚俗语中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了独特的处世哲学。讲人情,遵循“七碗来八碗去”。言诚信,切忌“寄信割牛草”。谈节俭,“腌菜滚豆腐,日子长长路”。论经营,“抓一把撒一把”。学生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受朱子理学影响,婚丧嫁娶,尽孝守礼,不敢越雷池一步,充满了儒礼气息。如男女分席,嫡庶有别。分家析产,“长子不离灶,幼子不离窖”。调节邻里,多奉“让人不为损”。书房里的“四宝”,山墙上的戗角,永禁碑上的铭文,族谱上的祖训,无不浸润展示着深刻的理学内涵,厚寄着徽州人对生活的那份奢望。
如今,绩溪虽被开析出“徽州”,但内在文化联系并不能轻易割断。随着文化品味在旅游中比重的攀升,人们坚信“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江泽民语),大可让人在休闲中漫漫回味历史的苍茫,咀嚼山隅那实实的醇美,感受乡风那纯纯的质朴。
交通旅游绩溪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雄奇秀丽,人文景观异彩纷呈。颇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砖、木、石三雕精妙绝伦,是正在开发崛起的文化旅游胜地。 绩溪是徽商的故里,是徽菜、徽墨、徽剧的发源地,素有“徽厨之乡”、“徽墨之乡”“蚕桑之乡”之称。古往今来,绩溪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著称于世,涌现了许多名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大师胡开文的故乡。 绩溪交通便利,皖赣铁路纵贯全县,三条省道和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城距黄山机场60公里;交通通讯设施完善。
绩溪小吃徽州又称徽商故里,世人惊叹”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牌坊、祠堂、古民居等灿烂遗产就是生动写照,文化也顺势而上,吃文化也就当然呼之欲出了。徽菜就是那个时期诞生的,全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民以食为天,徽商很喜欢家乡风味,人到哪里,饮食文化就传播到哪里,这已不仅仅是吃---维系着对故土的眷恋,厮守着灵魂和根。这就是徽商的故乡情结,一种伟大的精神。徽菜的许多大菜是令人叫绝的,风味独特,不吃不知道,吃了让人从心里通泰,齿间流芳,感慨徽文化的确不同凡响。
绩溪一品锅(胡适一品锅)我这里不说徽州大菜,单说它的面点小吃。出产徽厨大师的绩溪,叫绝的小吃有冬瓜包、米粉、挞馃。冬瓜包实际上是蒸饺子,一笼屉10只,灌汤,里面的馅是冬瓜加精肉,称奇的是冬瓜水分大,蒸的不好就裂开了嘴,稀瘫了。餐宴上上大菜,中间都要上两个笼屉一是冬瓜包一是南瓜包(或是豆腐包),调剂味口,既可当饭吃,也可下酒。而且冬瓜、南瓜充满农家纯自然风味,绿色食品,又可养生保健,很受城里人欢迎。米粉说起来很有特色,就是把大米磨成粉,加入八角茴香,再加上笋干和肉末,熬成糊,就成了米粉,很厚实。端上桌,满桌芳香,吃起来满嘴喷香。人们吃喜酒,席上必有米粉。据说是当地风俗,喜酒席上不上饭,米粉管饱。
说起来挞馃非常有趣。漫步街头,家家小餐馆里,门口的铁锅上都烤着VCD光盘大的饼---俗称挞馃,桌上吃粥的人手里拿着挞馃在咬,骑自行车上班上学的人用塑料袋包着挞馃,一边骑一边吃,津津有味。挞馃的馅很多,有角豆、青菜、南瓜丝、萝卜丝、腌咸菜、干香椿,等等,想吃什么装什么,里面拌上肥猪肉。这是咸的;还有甜的,馅有芝麻加花生仁等。农家还有一种挞馃令人难忘,馅是用田埂上挖来的小野蒜,晾干洗净腌制,加上精肉,吃起来满口清香回味悠长。挞馃面皮很薄,都能看出里面馅的颜色,而后放在铁锅上烤,下面用柴禾即文火慢慢炕,直到把饼烤得冒出油,金黄色,很脆,吃起来爽口,很可口,也很充饥。炕饼也有二法:一是锅上涂油,把饼煎脆。一是锅上不涂油,把饼炕得从里面冒油,内外脆。挞馃的历史渊源很长。徽州人大都从中原迁徒而来,北方喜面南方喜米,挞馃是两种文化的结晶,另外也是适应徽人山区劳作的特点,上山打柴、采茶、伐木,不能回家吃中饭,不得不带干粮,挞馃正好担当重任,而且是尚好的饮食。徽商出外做生意,翻山越岭数天才能走出大山,节俭一点的商人,挞馃是最好的主食,里面是干菜或腌菜馅的,几天也不会变质。那时能吃上挞馃的人家,也得有相当不错的光景,穷一点的人家,不得不节衣缩食,把好吃的尽量留给出门的人,“穷家富路”,面子是很要紧的。现在生活好了,挞馃还是依然令人喜爱,因为它吃起来可口、香脆、方便。旅外的绩溪人回家,都要尝一尝挞馃,而且返程的时候,还带上许多挞馃。宾馆的大菜单上,赫然写着“绩溪挞馃”,当然它做的很小,只有月饼大,让客人尝尝风味。挞馃也有个大的,两个手掌般大,大肚汉充饥很解谗。
绩溪的面点小吃,许多妇女都会做。她们白嫩的双手在案板上揉着面团,像纷飞的菜蝶一样,冬瓜包、挞馃在指间跳跃着,满屋芬芳。看到了她们,就看到了徽菜的母亲,洋溢着人类温柔的力量,食客自然融入徽文化的博大情怀。
绩溪大事记1987年11月27日 黄山市成立,绩溪县被划出徽州,并入宣城
2005年9月 被中国烹饪协会确认为“中国徽菜之乡"
2007年3月18日 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7年5月21日 被联合国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火炬手 丁俊晖2008年5月30日 奥运火炬来到绩溪
2009年12月31日 合福铁路福建段正式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