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五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魏五铢

魏五铢 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221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明帝曹叡嗣位后为“丰国省刑”,于太和元年(227年)复行五铢钱。新钱形仿汉制五铢,遂称“魏五铢”。其径约2.5厘米,重3.4克左右。“五”字文笔弯曲而包上下横笔于内;“朱”头圆折,笔画粗壮似“肥字”蜀五铢。因曹魏币制相对稳定,除夹以“谷帛为市”,及至魏亡(265年)唯行五铢,两晋依旧沿用。

成色年代:三国时期。魏文帝,明帝皆铸有五铢,新钱形仿汉制五铢,故称“魏五铢”。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