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曲霉毒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ochratoxin;OCT

由曲霉菌,如赭曲霉、硫色曲霉、蜂蜜曲霉以及绿青霉等产生的一类毒素。

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结构通式:R1=Cl或H;R2=H、CH3或C2H5。其中赭曲霉毒素A(R1=C1,R2=H)毒性最大,在霉变谷物、饲料等最常见。

赭曲霉毒素A是一种无色结晶化合物。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和稀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其苯溶剂化物熔点94~96℃,二甲苯中结晶熔点169℃。有光学活性[α]D-118°。其紫外吸收光谱随pH值和溶剂极性不同而有别,在乙醇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为213nm和332nm。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赭曲霉毒素A是由多种生长在粮食(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大米和黍类等)、花生、蔬菜(豆类)等农作物上的曲霉和青霉产生的。动物摄入了霉变的饲料后,这种毒素也可能出现在猪和母鸡等的肉中。赭曲霉毒素主要侵害动物肝脏与肾脏。这种毒素主要是引起肾脏损伤,大量的毒素也可能引起动物的肠黏膜炎症和坏死。还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它的致畸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