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坚

1.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男,1971年7月生,生于河北张家口市。自幼喜爱写作和朗诵。
1992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1996年,进入北京电视台播音部,担任《北京新闻》播音员。
1998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播音组,先后主持《晚间新闻报道》、《现在播报》等新闻节目。目前是《新闻30分》的主播。
2007年12月9日搭档李瑞英亮相《新闻联播》。
2009年9月亮相《新闻20分》。

快乐生活
童年的郭志坚是在收音机旁寻找快乐的。当他和被下放的父母来到河北一个偏僻农村的时候,收音机寄托了他对外面世界的全部向往。他不仅爱听节目,播音员优美动听的普通话也像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流淌进他的心田,于是他成了村子里唯一一个讲普通话的孩子。慢慢地他喜欢上了朗诵,还用省下的零花钱买了录音机把自己稚嫩的小诗录在磁带上再放给

自己听。这个只能算做游戏的爱好使他在若干年后的一次全张家口市中学生的演讲比赛中一举夺得第一名。
斗转星移,儿时的梦想不知不觉中真的变成了现实。当郭志坚端坐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演播室里,他的心情就像沐浴在身上的水银灯光一样明媚。然而中央台的新闻播音工作是繁重而艰苦的。上早新闻要凌晨四点钟起床,零点新闻结束后又难以入睡,再加上中央台的新闻是以直播的形式播出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失眠头痛成了家常便饭。说起这些,郭志坚的脸上却依然灿烂着笑容。“我喜欢播音这个工作,它带给我巨大的荣誉感,我是为快乐而工作的。”他如是说。播音组组长李瑞英最了解小郭的这个特点,所以一有需要连轴转地活就交给他,而郭志坚也乐此不疲。
工作虽忙,生活还在快乐地延续着。三十而立的他迎来了六斤八两的胖儿子。白天为孩子洗洗涮涮,为妻子忙里忙外分担家务,晚上再去上班,他却并不觉得累,笑容还是绽放在他稍显消瘦的脸庞上。他为儿子取名“郭天悦”,顾名思义,天天快乐。
2.原新疆乌鲁木齐第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男,1942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6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政协乌鲁木齐市第八届委员,乌鲁木齐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乌鲁木齐第八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他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7年,狠抓阅读和写作两个重要环节。
讲授课文突出“三点”(重点、难点、疑点)用两头(“预习提示”和“思考和练习”)带中间(课文),方法灵活,目的明确,精讲精练,狠抓双基,教学效果良好,会考、高考成绩均能超过市平均分,他反对不分文章体裁的“八股式”教学法,反对漫无目的的“抽筋剔骨”和“挖地三尺”,提倡总体感悟,突出特点。
评价
他讲课明白、准确、生动、有趣。因为他经常习作各类文体的文章,所以深得其中甘苦,因此讲授知识扎实,方法实用,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成绩提高比较快,深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他曾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工作者”,荣获地区教改积极分子“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并多次荣获“语文知识竞赛”辅导一等奖。
荣誉
他刻苦好学,勤奋写作,多年来在《新疆教育报》、《新疆教育》、《工人时报》、《华夏少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以及教学经验总结、德育随感札记等文字累计达20万字,其中近十年发表的教学经验、课文分析、德育札记文章就有40篇。1996年80年校庆,他任《八中校报》常务副主编,并主编了学生优秀作文选《小花》。业绩被载入《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当代中等教育名家辞典》、《中华当代名人辞典》。
3.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78.09-1982.07 江苏理工大学学生;
1982.08-1987.10 洞头县二轻工业公司办事员、科员;
1987.10-1988.12 洞头县二轻工业公司副经理;
1988.12-1990.08 洞头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1990.08-1991.09 洞头县二轻工业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1991.09-1992.05 洞头县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1992.05-1992.10 洞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2.10-1993.05 洞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3.05-1994.12 洞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4.12-2000.06 温州市科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2000.06-2007.08 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07.08- 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协助党委书记、局长分管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负责局机关事务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具体分管办公室(规划财务处)、人事处、局基建办和篮箭机关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等。
联系乐清市局、开发区分局、质协、职工技协以及各行业协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