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楼迦谶
支楼迦谶——中国翻译大乘经典第一人
支楼迦谶(约2世纪),简称支谶,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翻译大乘经典的人。他不仅是一位大乘般若学者和著名翻译家,而且是严持戒律的佛法修持者。公元167年(汉桓帝末年),支谶怀着的高尚愿望来到中国洛阳,公元178-189年,译出大乘经典多部,后不知所终。 支谶所译梵文,有《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阿阁世王》、《宝积》等十余部经。 支谶的译经,首次将"一切皆空"的思想传入中国,此为当时印度大乘佛教兴起的龙树学系的思想。此种思想一经传入,与中国固有的老、庄思想相辉映,其后不久,在佛教界掀起研究般若学的高潮。魏晋时期的义学兴起和六家七宗的形成,无不与此有关。
支谶在华期间,还有一些天竺(今印度)或西域人在华译经和传教,支谶的译经,均为大乘经,这当然也反映出他是以般若思想为中心的大乘佛教学者。
【支楼迦谶(汉雒阳)[《高僧传》卷一]】
支楼迦谶。亦直云支谶。本月支人。操行纯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以精勤著称。讽诵群经志存宣法。汉灵帝时游于雒阳以光和中平之间。传译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严等三经。又有阿阇世王宝积等十余部经。岁久无录。安公校定古今。精寻文体云。似谶所出。凡此诸经皆审得本旨了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后不知所终。时有天竺沙门竺佛朔。亦以汉灵之时。赍道行经。来适雒阳。即转梵为汉。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文存质深得经意。朔又以光和二年。于雒阳出般舟三昧。谶为传言。河南雒阳孟福张莲笔受。时又有优婆塞安玄。安息国人。性贞白。深沈有理致。博诵群经多所通习。亦以汉灵之末。游贾雒阳。以功号曰骑都尉。性虚靖温恭。常以法事为己任。渐解汉言。志宣经典。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者也。玄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后代。调本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调又撰十慧。亦传于世。安公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全本巧妙。又有沙门支曜。康巨。康孟详等。并以汉灵献之间有慧学之誉。驰于京雒。曜译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巨译问地狱事经。并言直理旨不加润饰。孟详译中本起及修行本起。先是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得梵本。孟详共竺大力译为汉文。安公云。孟详所出。奕奕流便足腾玄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