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美育
指以书法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依附于一定的文字内容,使用毛笔和纸、墨、砚,通过对汉字的书写,来表现特有的意境和情趣的独特艺术,得到了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各国人民愈来愈大的推崇,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殷商伊始,甲骨文行世,以此为基础,汉字的书写逐渐演化出篆、隶、真、草、行等书体。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墨宝;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书法艺术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却不只为中国所独有,它已经走向世界,遍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西方许多艺术家对中国书法艺术推崇备至,并借鉴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于其他艺术创作,从而对西方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种抽象的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书法是赏、用结合的艺术。在一般情况下,人人都可练习书法,掌握书写的方法和技巧,将字写得好一点。进行书法艺术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导人们亲自动手练习书法,使之勤于习字,刻苦钻研,养成一种潜心学问的精神。在书法发展史上,曾留下许多前人勤奋练书的动人故事。如张芝学书,临池尽黑;王羲之学书山中,二十多年如一日,竹叶、树皮、山石及木片、绢、纸笺等不知用掉了多少;王献之习字,用尽了十八缸水;智永在吴兴永欣寺内积年习书,写秃的笔头有十瓮之多,埋在地下,立碑称之为“退笔冢”,等等。这些都是勤学苦练的榜样。欧阳修说过:“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要得静中乐者,惟此耳。”不断练习,即可收寓意乐心之功效。而且,学书与欣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一点实践经验,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难免如雾里观花,终隔一层。(二)培养审美想象能力。凡历史上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无不竭尽全力,观察体验,取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美的因素,融汇于书法之中,从而改造出活泼的点画和形体来。例如一点,有时如瓜瓣鼠矢,有时如高峰坠石,有的圆润如珠玉,有时又活泼如蝌蚪;横画有时如天边阵云,有时如一叶横舟,有时如平原坦荡,有时又如玉案横呈;一捺,可以形成马蹄、金刀、漫游鱼、游鱼三折腰等美的形象;与钩相结合的各种折画的写法,也可以造成浮鹅、龙尾、凤翅、飞雁等美的形象。书法艺术不仅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体美,而且也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动态美。人们欣赏书法艺术,可以培养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从书法的笔画和结构中,发现和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形体美和动态美。(三)陶冶性情,促进审美情趣的高尚化。利用休闲时间练习书法,排除各种杂念,凝神静气,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而且可以养性怡情,促进人的审美趣味的高尚化,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许多书法家和学书者都以自己的实践谈到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四)有助于培养审美通感能力。各门艺术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是相通的,这一点在书法艺术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虞世南《笔髓论》以为:欣赏一幅美妙的书法作品,无异于“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这是音乐;袁昂《古今书评》认为:“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是舞蹈;米芾赞叹颜真卿的书法“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持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这是雕塑;孙过庭在《书谱》中认为出色的书法作品有“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真是气象万千,神奇动人。人们经常欣赏书法作品,艺术审美的通感能力就可不断地得到提高。(五)崇尚书法家的人格美。“字如其人”。书法也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创作者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不但物化了客观事物的形象和美,而且也物化了这种形象和美所唤起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因此,人们在观赏书法作品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地与书法家的人格道德联系起来。如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岳飞酣畅淋漓、大气磅礴的书法艺术,正是他义愤填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的直接流露。我们在观赏他们书法美的同时,联想到其高洁的品格和优美的情操,向往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从中受到深切的教育。相反,有另外一些书法家,如北宋的蔡京、明代的张瑞图,近代的郑孝胥,当代的康生,尽管他们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但因其人格低下,奸妄害国,而为人民所不齿,其书法因而无人收藏或展出。